在一片紛紛擾擾之中,華夏汽車行業渡過了2006年。
整個2006年,不管是合資車企還是自主品牌,銷量都實現了增加。
區別無非就是大家的增幅不完全相同。
在這種情況下,各個車企釋出12月銷量和2006年全年產銷資料的積極性,自然都很高。
元旦假期剛剛過完畢,主要的銷量就都已經出來了。
不得不說,這個效率也是相當可以了。
歷史上,2006年的時候,華夏汽車市場,特別是乘用車市場,絕對是合資車的天下。
不管是南北大眾還是魔都通用,亦或是帝都現代、羊城本田,個個的表現都很亮眼。
所有自主品牌的乘用車,加起來的市場份額也就只有25%。
但是因為南山集團的出現,比亞迪比歷史上更早進入到汽車行業,新推出的車型也賣的更好。
長城汽車也更早的向SUV轉型,全面的推出各種SUV車型。
甚至就連長安汽車也更早的開始進入到了乘用車領域。
至於奇瑞和吉利就不用說了,肯定都有變化。
這種情況下,自主品牌在市場上的表現肯定就很不一樣了。
雖然沒有達到翻一番的地步,但是市場佔有率至少提升了七八個點。
並且這種趨勢還在加快。
“感恩全體員工的辛勤付出,比亞迪2006年全年銷量突破34萬輛。其中F3車型銷量達到17萬輛,F6車型為10萬輛,S6車型為7萬輛。”
“喜報!長城汽車2006年全年銷量突破30萬輛,其中H6……”
“吉利汽車2006年……”
各個汽車品牌在微博的官方賬號上,紛紛都發布了自己的銷量。
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
微博上面關於汽車相關的話題,也明顯增加了不少。
“李總,我們的新工廠建設方案已經制作出來了。”
“按照現在的增速,到後年我們的產能就嚴重不足,需要投入新工廠才行。”
吉利汽車採購部部長侯亮跟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一起給李蘇彙報著新工廠規劃的事情。
這兩年,各地可謂是掀起了一股投資建廠的新風口。
特別是東瀛車企、高麗車企和自主品牌,發展都是很快。
反倒是南北大眾的發展速度,明顯落後於整個行業。
說的不好聽一點,要不是整個市場在快速增長,他們的銷量絕對是要下跌的。
整個2006年,有太多關於大眾汽車的不利訊息了。
當然了,這個情況肯定是侯亮他們這些自主品牌的人員很樂意看到的。
“上次讓你們去星辰汽車參觀,後面你們有結合星辰汽車的佈局做一些調整嗎?”
李蘇自然也是看過之前星辰汽車標杆工廠相關的各種報道和影片。
這一次吉利汽車自己要修建新工廠了,雖然不可能完全對標星辰汽車去做,但是一些適當的對標還是需要的。
“我們結合星辰汽車的各個工廠使用的先進技術,有對我們的新工廠方案做一定的調整。”
“比如焊接機器人數量的增加,以及焊裝車間自動擰緊螺母機器人的匯入。”
“但是有一些專案,我們覺得從成本上來說是不划算的。”
“比如使用鐳射焊接技術,需要匯入專門的鐳射焊接裝置,成本比較高。”
“還有總裝車間使用的AGV,我們覺得除了少部分特別的工位,其他的還是透過叉車來運輸會更加的經濟實惠。”
“其他一些裝置也都多了相關的檢討,跟第一版彙報的方案的變化點,我們也整理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