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是值得華夏人驕傲的一張名片。
華夏可以建造世界上領先的高速列車和高速鐵路網,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媲美華夏所建造的如此安全、高效並覆蓋廣泛的高鐵網路。
但支撐高鐵機車執行的軸承卻受到國外的限制,長期依賴進口。
這讓不少外行的人都好奇高鐵軸承的難度到底有多大,技術突破為什麼困難重重。
技術落後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少人才。
原來高等院校裡、工科院校裡有軸承專業,現在併到其他專業裡面,專業人才培養少了,技術跟不上去理所當然。
當然了,起步晚基礎薄弱,海外實施技術封鎖,這也是一直沒能攻克高階軸承的重要原因。
高鐵軸承的製造涉及的學科廣泛,舍弗勒等軸承巨頭不管是從熱處理技術,還是密封潤滑技術都是很翹楚。
而往往是高階的技術才是擁有高階產業的關鍵。
這也是國外的高鐵軸承在使用壽命、精度和震動以及可靠性方面遠遠優於華夏的原因。
好鋼才能生產出好軸承。
高階軸承所需的材料軸承鋼、高碳鋼,含碳一般是1%,含鉻達1.5%,要求很純淨、雜質少、還有均勻性,裡面的結晶的直徑、粒度均勻要求都非常高。
華夏雖然能夠生產出來軸承所需的鋼,但是確實還有一些缺陷。
哪怕是南山特殊鋼,之前也沒有涉及到高鐵軸承這個領域。
除此之外,高鐵軸承一直沒有實現國產化,還有加工所用的裝置和工具不行的原因。
國內軸承廠家的生產裝置精度不是很高。
比如機床,其抗振性較差,並且砂輪,研磨盤,冷卻液和工藝引數也都存在問題。
而國外的生產裝置智慧工具、高檔數控機床卻沒有這些方面的問題。
偏偏這方面是南山集團的強項,基本上已經算是追上了國際同行。
甚至在一些細分領域已經超越了同行。
這種情況下,南山集團自然是最有可能實現高鐵軸承國產化的廠家。
但是在商言商,曹陽不想給別人做嫁衣裳。
要是到時候南山集團研發出來了高鐵軸承,南車集團卻要求進行技術轉讓什麼的。
甚至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給曹陽施加壓力,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我研發出來的產品,錢就要我來掙。
頂多就是舍弗勒這些廠家一個軸承掙十倍的利潤,我只掙兩三倍。
這樣也算是雙贏了。
直接要求成本價供貨也好,轉讓技術也好,肯定都是不行的。
並且只要我能做了,價格還有優勢,你就要把大部分的訂單都給我。
要不然南山投入那麼多的資源去研發,真的是為愛發電嗎?
“曹總,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只要南山集團真的研發出來媲美進口軸承的高鐵軸承,那麼以後的進口訂單都會交給你們來做。”
“我們沒有理由再去找人家進口。”
聶建是清楚高鐵軸承的研發投入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的投資很多。
軸承鋼、測試裝置、軸承生產裝置……
這些都是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的。
這要是錢花出去了,產品也出來了,市場卻是沒有拿到,那肯定不行的。
這也不是南車的本意。
“並且我還可以幫忙跟北車那邊溝通,只要南山集團可以生產高鐵軸承,他們的機車也都使用你們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