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是1885年9月5日誕生的。
這輛車是由德意志發明家卡爾·本茨折騰出來的,賓士汽車的鼻祖也是這位老爺子。
這輛車其實是一輛三輪汽車,搭載著一臺0.785L,0.85馬力的臥置單缸二衝程汽油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10英里。
本茨的汽車設計在那個時候看已經算是非常先進。
它採用了輕量化材料,如鋁、鎂和鋼,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車輛的重量。
它還配備了方向盤、剎車和排氣系統等先進的裝置,使駕駛員更加容易控制汽車。
甚至這輛三輪車已經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特徵,火花點火、鋼管車架、水冷迴圈、後輪驅動、鋼板彈簧懸掛、前輪轉向等。
但是這款車效能一般,不完善,速度慢,裝載能力差,爬坡能力不足,故障率高。
汽車的出現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一百多年過去了,汽車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相應的,其開發流程,經過這一百多年的發展,也已經非常完善了。
目前主流的全球汽車製造商,不管是通用汽車、福特汽車,還是大眾汽車和豐田汽車等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開發流程。
但是如果你仔細的去研究一下,就會發現其實各個車企開發一款新車的思路和流程都是非常相近的。
雖然不同汽車企業新車型程序不是完全一樣,但是基本上都包括市場調研階段、概念設計階段、工程設計階段、樣機測試階段和量產階段五個階段。
在市場調研階段,主要就是確定車型定位。
你的目標車型到底是幾萬的代步車還是十幾萬的中級車,風格是家用還是運動,定位人群是都市白領還是高富帥……
這都會影響車型的開發。
在這個階段,也要研究同樣定位的的主要競爭對手。
需要預測一下銷量,設定利潤率和成本目標。
畢竟,一款車型的開發,少則幾個億,多則幾十個億的資金。
要不是市場定位沒有做好,也許到時候直接就涼涼了。
對於星辰汽車來說,這個階段雖然也是有的,但是基本上曹陽一個人就把它給拍板下來了。
要說科學,肯定是不科學的。
但是老闆說什麼,大家就只能按照什麼去做。
如今的星辰汽車已經進入到了概念車設計階段。
概念主要分為總平面佈置、造型設計和製作油泥模型三個階段。
根據車型的定位,來確定整車外觀的風格。
這時候正常情況就是各個公司的設計師要上場了。
設計師從前期的各種草圖設計,再到小的油泥模型製作,最後製作出1:1油泥模型。
中間不斷的請車型團隊的大領導們評審。
評審透過之後,自然就是按部就班的開始繼續開發。
這個階段,則是曹陽放大招的階段。
“曹總,這……”
“這真的是為我們星辰1號設計的外觀圖?”
繞永祥也算是見多識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