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弟弟真厲害啊,寫個技術性文章,都能讓這麼多人吵起來,罵的人雖然多,但這說明看的人多啊。
庫倫市農科院!
這裡是專門為了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建立的,自建立到現在,為庫倫市以及其周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老師,您快看下這篇文章,我覺得寫的蠻有意思的。”
一個大約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將手機放在了一位中年人面前。
“嗯我看看”
“毫無專業性,簡直胡寫。”
“這裡面都說的是什麼,嗯?”
周正正罵著這篇文章的時候,突然感覺,這篇文章寫的有點意思啊!
作為農科院的一位科研人員,周正算是把自己畢生的心血都投入到農業技術研究中去了。
因此,對於這種事情格外敏感,一看到這種內容,那種感覺立馬就來了。
剛開始看的時候,只是覺得,太不專業,看著看著突然又覺得太粗俗,什麼叫棗樹跟人差不多,人吃飯,棗樹吃糞。
你才跟棗樹一樣,那你去吃糞啊!
粗俗,簡直太粗俗了。
但不得不說,這雖然粗俗,但說的都是實話,而且很容易就理解了,就算是放個農業小白過來,都能看懂。
就算不識字,有人給念,也能理解。
這也是他為什麼一直罵罵咧咧,卻能一直看下去的原因。
看著看著,他就發現,妙啊,簡直就是給他開啟了思路,為什麼他們的技術推廣難度這麼高,無非就是沒有懂的人啊。
你給人家一堆資料,這是需要專業知識,才能理解的,為此,他們專門培養了很多個專業人才,用來做技術推廣。
但他們從未想過,既然如此,幹嘛不寫的粗俗,這樣不就行了?
雖然這樣可能會表現得不專業,或是讓上頭的領導看不下去,會顯得過於粗俗。
但或許就是因為這些老舊的觀念,才導致技術推廣這麼費勁,他們費這麼大力,為的是什麼,還不是技術推廣,可結果呢。
所以,一些老舊的觀念,是不是可以考慮改一改了。
這篇文章有點意思,倒是可以繼續看下去。
一旁的學生看著老師的樣子,直到沒錯了,就連老師都能這麼沉迷下去,說明這裡面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不知不覺之中,周正就把一整篇文章看完了。
“小李,我記得我們有片灰棗實驗基地吧!走,去看看。”
“對了,把小吳他們幾個叫上一起。”
說完後,周正就把手機還給了小李,然後自顧自的收拾著自己的一些材料。
這裡面究竟能信幾分,還要到棗園裡看看再說,對於紅棗方面的研究,他做的並不多,好在,基礎還是沒問題的。
在庫倫市周邊,通常都以香梨為重點,灰棗那是次一級的產業。
小李很快就通知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