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或3g.. 第二百零四章【激化的矛盾】
熱蘭遮城被“日本人”突然襲擊,荷蘭人死傷慘重,訊息首先傳到了大明,之後才傳到日本。 .沿海的官員都好奇日本到底要幹什麼?知道這事兒內幕的人並不多。
大明的人都不知道內幕,荷蘭人就更不清楚了。荷蘭人第二天立即派人向東印度公司彙報情況,希望能增兵對付日本,維護“海上馬車伕”的榮耀。
日本不強,可是和荷蘭人一比,他們人數優勢明顯,如果沒計劃,想吃下日本是不可能的。
日本京都,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一得到訊息,立即把輔臣們都找召集入府,商議大事。
幕府現在對日本有絕對統治地位,天皇已經成為了傀儡。日本的大臣們也都很緊張,他們之前選擇了和荷蘭人合作,將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天主教傳教士都趕出了日本。之前雖然和荷蘭人有些不愉快,但也是荷蘭人理虧在先,扣留了人質也沒有關係。現在荷蘭在臺灣的據點受到了破壞,事情就很難耐善了。
德川家光叫道:“到底是誰帶人打了荷蘭人?是玄野家的海盜嗎?儘快把這件事情查出來”
輔政大臣加藤良道:“將軍,我們可以聯絡大明,讓他們從中調停。就說是海盜所為,我們政府並不清楚。”
另一位大臣九能和也不屑道:“你以為只要我們說些好話荷蘭人就會放過我們?他們像大明的官員那麼蠢嗎?大明不來侵略我們,是看不上我們這貧瘠的地方。荷蘭人可是迫切想在東方建立據點。現在有了出兵的理由,他們怎麼會輕易放過?”
德川家光嘆道:“荷蘭人未必就能征服我們,只是我們國內經濟正在復甦中,如果再掀起戰爭,我們是沒有任何好處的。一不小心,還可能遭到殖民者的蠶食。求助大明是必須的。”
日本海軍將領鈴木道:“將軍,我覺得事情有蹊蹺,現在大明在沿海重組海軍,建造大量戰船,並且開了海禁。他們和以前不一樣了,也許有什麼野心。現在遼東的金國佔領了朝鮮,遷移到朝鮮居住。^UC電子書免費提供^^明朝已經沒有了邊關的威脅,他們很可能進一步擴張,萬一這次的事情就是他們故意挑起的呢?鄭芝龍已經把家眷都接回了內地,他也已經投靠了朝廷,如果是他的人裝成武士的樣子去偷襲了荷蘭人……”
大家都不說話了。他們覺得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又不能確定。萬曆年間的戰爭,他們已經被明軍打怕了。就算真是這樣,他們也不敢和大明鬧翻。強大的八旗軍已經被大明擊敗,如果明軍狠心打過來,他們可能就要亡國。
德川家光道:“明軍如果要打荷蘭,這說的通,因為荷蘭人佔了他們的臺灣。但是為什麼要嫁禍我們呢?難道他們想要圖謀我國?之前大明開了海禁,鄭芝龍可是主動加大了和我們的貿易。這像是要害我們的樣子嗎?”
眾人都沉默了,真相是很難猜到的。
和日本商業合作,就是為了擺脫嫌疑。錦衣衛奉命尋找阿芙蓉,已經在內地開始了種植,並把金三角那一代的山區佔領了下來,用來大量種植。如今已經到了收穫的季節。鰲拜也已經讓人捎信去南方。要求儘快弄一些果實來進行試驗。和日本的交易才剛剛開始。
另一邊,駐印度荷蘭公爵範德法特極為震怒,他是荷蘭在東方的第一指揮官。一聽說日本人敢襲擊他們的據點,搶他們的財物。他立即派人回國,商議怎麼對付日本,只要大明不管,他們就想把日本佔領下來做為新據點。
雖然佔領日本沒有太大的利益,鬧翻了好處也不大。但是如果不做出回應,會讓西班牙看了笑話。西班牙人也早就對臺灣虎視眈眈。現在熱蘭遮城的事,給了西班牙人佔據臺灣主動權的機會。無論是對付日本海是西班牙,他們都需要增兵。
荷蘭人看待大明和日本人想法差不多,覺得明廷官員是一幫弱智。當年明軍以兵船兩百艘,擁眾萬人之勢對付只有軍艦十三艘,軍隊九百餘名的荷蘭人仍屢攻不下,鏖戰八個月。紀錄當時由海寇李旦居中協調,達成退軍的條件是:荷蘭從澎湖島撤離,明廷對荷蘭佔領臺灣不表異議,保障荷蘭與中國通商。明軍給荷蘭人留下了海戰不行的印象,所以他們明知道明軍在重建海軍,也不覺得有什麼威脅。
一切都已經不同了。如果決策者是個到處跟人送錢講理的窩囊廢,那麼國家再大也會過的窩囊。反之,如果決策者是一個心狠手辣,詭計多端,渴望擴張的人。這個國家會迅速強大起來。比如西班牙、英國,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只要敢做夠狠,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
李巖和鰲拜行在路上,也正在商量心狠手辣的事。
李巖問道:“怎麼樣?你準備實施我的計劃嗎?你對科舉的改革,對學校學科的意見,我覺得很好,但是如果你不狠一點的話,人們是不會去執行的。”
鰲拜笑道:“巖哥。現在大明上到官員,下到百姓,全都信奉四書五經,這種情況下,你讓我把誰殺掉?殺了一個官員,接替他的人恐怕還會繼續推崇儒教。反孔根本就不是短期能改變的。你那種方法只能造成人心惶惶,社會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