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戰爭形式一片大好。朝庭及時開國庫賑災,配合著安撫的手段,陝西的危機已經解除了。蠢蠢欲動的陝西百姓紛紛放棄了當強盜,暫時不會再有起義。
正因為有了這些好事,京城才可以開相親會。
朝廷的黨爭變少了。鰲拜代表皇上把話說的明白,誰再進行無謂的黨爭,就兩條路,滾蛋或者死,東林黨立即消停了。
鰲拜還想收拾曾經說他是閹黨的來宗道,一直沒有看到他覺得很奇怪,後乘一問才知道,原乘自己去邊關巡查的時候,乘宗道就已經被東林黨趕出朝廷了,原因是他在廢除《三朝要典》的時候立場很不堅走。
各地的監理太監都已經到位,朝廷又重新收起了礦稅,茶稅等等,同時將商人的稅收提高了一些了明朝商人的稅本就是低的可憐,加了也出不了人命握手手打奉獻……但是東林黨不幹,商人也不高興。這幫傢伙,就是被朝廷給慣壞了。
東林黨咬著不放的一條是,商人社會地位低,所以應該少交稅。結果絕招到了這裡不管用了工崇禎馬上宣佈提高商人的地位,宣佈大明已經成為了商業為主的國家了各階層排行變成了“士商工農”。商和農調接了。農民們窮的要死,到底哪裡地位高了?這排行本來沒意義,現在一接倒有意義了,商人加稅有了理由。
一夥南方經商的東林黨氣的想把鰲拜碎屍萬段,表面還得嬉皮笑臉裝著為商人地位提高感到高興。人要是虛偽了,什麼事都乾的出來。
同時,張居正的稅改有一條又改了回去那就是農民可以用糧食繳稅,因為他們地位低了。同樣是改革,還改低了農民的地位,這些措施卻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擁護。這個天下,還是農民比較多商人都是富人,只佔很少一部分。商人資本家們有怨言,被剝削的人會支援嗎?這樣的計劃,就是劫富濟貧了。鰲拜不會急著走不切實際的資本主義,時代背景如此,如果連飯都吃不上,就去發展工業,蠢貨才會這麼做。
鰲拜成為權臣,把持了朝政。他和“崇禎”配合默契一唱一和,沒人敢反駁。東林黨領袖一個個被降職頂多就是寫幾篇文章發發牢騷。可惜發牢騷也毀壞不了“黃鵬”的正面形象,因為農民得到好處了,誰敢說他們的救世主,只會被唾棄。
這天,鰲拜和李標、何如寵、徐光啟一起進宮商議政事。
“崇禎“拿著一份奏摺笑道:“黃卿,有人請求給你建生詞啊,你現在達到魏忠賢的待遇了批還是不批啊?”
三位老臣哈哈大笑。
鰲拜苦笑道:“不能批啊,會被人誤會的。現在國庫裡還有多少錢啊?”
“崇禎“道:“不多,只剩四十萬兩白銀了。救災的時候花了太多,還給了邊鎮部分軍餉。”
鰲拜嘆道:“太少了,陝西那邊局勢州穩定下乘,邊鎮依舊欠響。我提議見皇上,是想建議裁軍,然後實施徐大人提出過的訓練精兵的策略:只留精銳部隊其他軍戶輪流復原。兵再精不再多,而且在邊鎮,普遍存在虛報人數吃空餉的情況,不然九邊根本不可能耗費這麼多的軍餉。省出錢來在陝西興修水力,這很關鍵,可以緩解每年的旱情。”
三位大臣馬上表示同意工尤其是徐光啟笑逐顏開,他的建議終於要實施了他的才能終於得到了認可。
“崇禎”在宮裡住了一段時間,享受過榮華富貴,自信心也越乘越足,笑道:“黃弈說的很好,這件事情準了,還有其他事嗎?”
鰲拜道:“還有興建學堂的事,這件事我在家和爺爺商量過,已經有了詳細的方案。”
何如寵笑道:“明明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別往我臉上貼金了,你說說吧了”
李標道:“大明不是有很多學堂了嗎?還要辦?那樣他耗費錢了,意義也不大:”鰲拜笑道:“我想的不是辦學堂,準確的說,應該是改學堂。學堂中不再只教四書五經,還要教其他東西,除了基礎知識外,其他的都要細化來教。四書五經只作為基礎知識,變為次要的。”
李標問道:“四車五經是次要的,那科舉怎麼能考好呢?”
鰲拜道:“這就是關鍵了,我想改變科舉制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