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當初王寅說過這《大唐文學報》主要是用來刊登民間這些讀書人的詩詞或者文章什麼的了,那麼這報紙的內容自然不需要房玄齡和杜如晦親自去寫了,於是這徵稿的訊息很快就在長安城給傳開了。
得知這一訊息之後長安城的這些讀書人可是給高興壞了!
雖然現在書店裡面的確是有出書的業務,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的:有的人可能好幾年就憋出來那麼一兩首能看的過去的詩詞文章什麼的,有的人可能是有才華卻又囊中羞澀無力出書。。。
當然,這個所謂的有才華只是相對的,畢竟那些真的有才華的早就靠著書店那個免費的名額打出名氣混出來了:要麼就是才華特別橫溢直接被李世民給招走了,要麼就是才華差一點兒的也能靠著書店出書賺錢了。
以前之前王寅和世家對著幹的時候弄出來了個類似小科舉的模式,所以真正有才華的人早都混出來了。。。
說起來李世民跟著這個小科舉倒是著實招募了一批人才,現在世家在朝中的勢力明顯被擠壓下去了不少了,場次下去的話朝中那些世家的官員被替換完只是遲早的事情。
只是世家對於這種情況除了忍也沒別的辦法了,有王寅這個變態在這擺著他們可是萬萬不敢搞事情了的。
除非王寅不在了。。。。。。
其實現在世家看上去已經徹底的從心了甚至乾脆當起了縮頭烏龜,只不過不管是世家還是李世民都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一旦王寅有一天離開了大唐或者不再管這些事情了,那麼世家隨時都會再次亮出自己的獠牙!
而且到時候世家的反擊肯定不是一般的強烈了!
畢竟現在被王寅和李世民這樣壓制搞的世家在朝中的勢力已經快名存實亡了,一旦被他們找到東山再起的機會的話怕是到時候這大唐可就要變天了。。。
只不過王寅不在了這種情況世家們也就只能想想而已,畢竟王寅這壽命熬死他們這一批人那是綽綽有餘的了。。。
在房玄齡和杜如晦看來雖然現在徵稿的話也不會發掘出什麼特別好的人才,畢竟那些頂尖的人才都已經透過書店被髮掘出來了;可是即便發掘出來一些次一等的也是不錯的,若是加以培養的話將來的成就未必也會差到哪裡去。。。
而且若是透過這個《大唐文學報》發掘出來些人才到時候對他們也有好處啊:既然是他們發掘提拔出來的,那麼將來肯定要算是他們的門生了。若是以後真的混的不錯的話他們臉上也跟著有光啊!
對於房玄齡和杜如晦這種文官來說這種事情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長安城的這些書生什麼的對於這次的徵稿還是很踴躍的:那些憋了幾年才憋出來兩首大作的人當即便拿著自己寫的東西跑到書店投稿去了,而那些囊中羞澀的人也是趁機把自己的作品給拿了出來。
反正這投稿又不要錢,若是被選中了還有稿費呢。。。
徵稿當天房玄齡和杜如晦就收到了海量的稿件:因為很多人都是把之前自己積攢的文章詩詞什麼的一股腦的都給拿出來了,這就導致現在屋裡的稿子都快沒地方放了。。。。
看著那些堆積如山的稿件二人頓時一陣頭大:這麼多猴年馬月才能看得完啊?
硬著頭皮看了幾篇文章之後二人便放棄了:這特麼寫的什麼狗屁不通的東西啊?!這種東西也敢拿出來丟人現眼?!
最後二人則是直接把自己下屬的一些官員給招來幫忙看稿子了:這些有的的他們的門生,有的是那些透過書店的小科舉提拔起來的,反正他們很有時間就是了。。。
即便這樣這些稿子也實在是太多了,二人商量了一下以後便決定乾脆劃分為了幾個批次等到以後慢慢的在篩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