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倭兵壓根就上不了船,沒一會的功夫就被明軍的魯密銃給收拾了。
倭兵被明人伏擊的訊息傳回來後,島津光義簡直氣瘋了。
菊隱說道:“這些明人實在太狡詐了,為今之計是防止他們逃跑。”
島津光義說道:“我已經命令安宅船堵住了碼頭外的航道,若是他們逃跑立即使用火攻。”
一旦明軍的大船駛離那霸港,他們鐵定是追不上的。
不過只要這些明國人的船還在港內,那麼島津光義是絕對不會使用火攻的,無論是船還是貨那可都是無價之寶,他才捨不得燒掉。
看來這些明人是硬茬,那霸附近原本集結了1200人,目前尚有一千人,不過這些兵力去奪可能不夠。
於是島津光義趕緊下令再從奄美大島調集一千人過來。
然後他命令500鐵炮手封鎖那霸港的外圍,以免這些明人逃竄到島上的其他地方去。
日本的鐵炮同大明的鳥銃一樣都是模仿歐洲火繩槍的產品。
不過不得不說,日本鐵炮的效能要遠遠好於大明的鳥銃。
先拋開屬性不說,日本的鐵炮幾乎很少出現炸膛。
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工匠不敢偷工減料,另一方面是大明的鐵礦石不如日本。
日本的鐵礦石中硫和磷這些雜質本身就少,所以鐵炮的質量就好。
而大明的鐵礦本身品質不高,這些雜質含量高,脫磷的技術又不過關,自然導致打造出來的鳥銃更容易炸膛。
在抗倭援朝的時候可以說日本的鐵炮要完勝大明的鳥銃。
不過明軍的各式火炮卻重創了這些倭寇,總體來說火器方面雙方算是各有千秋。
也就是基於這一點,這些倭兵很有自信的將自己暴露在了距離那霸港八十步的距離上。
因為他們知道明軍的鳥銃是絕對不可能打這麼遠的。
不過很快就遭到了打臉,隨著船上的白霧不斷升起,越來越多的鐵炮手被明軍射殺。
最後在付出了100多人的代價後,他們倉皇撤退。
奄美大島的外海上,鄧剛正率領三艘戰艦不斷遊弋。
為了迷惑對手他們此時已經換成了葡萄牙的旗幟,畢竟戰船還是很容易被人發現的,這樣就不會提前暴露自己了。
此時前方果然出現了三十餘艘倭寇的安宅船。
很快鄧剛就命令三艘戰艦全力駛向日艦。
開原號上可是裝備了48門12磅紅夷大炮,就算是小一些的鐵嶺號上也有36門速射的6磅佛郎機火炮以及8門12磅紅夷大炮。
僅僅是第一輪齊射,就有3艘倭船被明軍的火炮摧毀。
儘管這些薩摩藩的倭兵並不知道葡萄牙人因何要襲擊自己?
但是本能還是驅使他們迅速脫離戰場。
不過安宅船的航速和大型蓋倫帆船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很快鄧剛就命令遼東水師的三艘戰艦分開追擊。
最終經過半個時辰的激戰,僅有5艘日艦逃走!
對於那些抱著碎木板在海上掙扎的倭寇,明軍直接用魯密銃將其射殺。
不久後遼東水師的戰船就駛入了那霸港,明軍恐怖的炮火很快就將那些試圖火攻的安宅船給擊沉了。
這樣一來雖然部分航道被堵,但是起碼倭寇不能用這些船來放火了。
而此時島津光義則是帶領殘餘的八九百倭兵駐守在那霸港附近的一座堡壘之中。
遲遲沒有等到援軍的他,卻等來了明軍的艦炮。
這座用石頭堆砌的堡壘,很快就在開原號48門12磅紅衣大炮的打擊下變得支離破碎。
無奈地島津光義只得率領五百多殘餘的倭寇繼續向內陸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