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大西洋艦隊在英國沿海肆虐,直接摧毀了英國人的造船廠。
幾艘在建的風帆戰列艦直接被燒燬了。
當然相對於戰船,船塢同熟練造船工的損失更大。
被華夏人這麼一搞,英國一年半載之內都無法重新造船了。
不過鄧剛很清楚,此時他們最大的目標並不是英國,當務之急還是去支援阿姆斯特丹的東印度公司。
三皇子李興祖也在那裡,畢竟槍炮無眼,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自己該如何向陛下交代?
在教訓了一頓英國人之後,他們就直撲阿姆斯特丹而去。
儘管為了對付華夏人,歐洲數國在荷蘭組建了聯合艦隊。
但是為了對付東印度公司所在的梅頓城堡,聯合艦隊先後拆下了七八百門火炮,如今不少戰船的火力不足。
當初聯合艦隊海軍司令威爾森就不同意拆下艦炮去攻城,如今碰上敵人來攻,他們也只能硬著頭皮迎戰了。
幸虧威爾森還留了一手,沒有動風帆戰列艦上的火炮。
不然現在他們都成靶船了。
儘管英國同荷蘭也在拼命的建造風帆戰列艦,但是他們的國力同華夏已經不是一個等量級了。
即便是傾盡全力,如今一共也就只造出了13艘風帆戰列艦,而且最大的排水量也就3200噸。
無論是數量風帆戰列艦的數量還是質量都不是華夏的對手。
很快華夏的戰列艦就透過射程的優勢,率先向敵艦發起炮擊。
“莫斯科號”以及“基輔號”上的40磅艦炮幾乎是無堅不摧,僅僅是一輪齊射就重創了英國的“海上君王號”。
這種巨大的差距是無法利用戰術彌補的,更何況聯合艦隊中還有不少戰艦缺少火炮。
開戰還不到半個時辰,聯合艦隊就有8艘風帆戰列艦被擊沉,被擊沉的其他戰船更是不計其數。
海面上到處都飄滿了被擊沉戰船的碎片以及在大海中掙扎的水手。
威爾森等人無力突圍,最終只能退回阿姆斯特丹港。
荷蘭人的港口雖然修建了一些防護的炮臺,但是面對華夏的堅船利炮,這些炮臺就如同玩具一般。
很快鄧剛就向他們發出了最後通牒,如果聯合艦隊的殘餘力量不投降,華夏艦隊會將他們全部擊沉。
連帶這個阿姆斯特丹也會從此變成一片廢墟。
商議了一番之後,最終威爾森代表聯合艦隊投降。
接管了敵人殘存的戰艦後,登陸部隊兵不血刃的佔領了阿姆斯特丹港。
荷蘭的本土面積十分狹小,加上他們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海上爭霸,國內的陸軍本就不多。
即便是加上其他國家的援軍,總共也就3萬多人。
在他們看來,對付一個東琉球公司的稜堡,這些兵力綽綽有餘。
可萬萬沒有想到華夏軍隊居然裝備了機槍這種大殺器。
機槍再配合稜堡,無論有多少兵力上去,那都是“送人頭”啊!
黑森公爵指揮下的聯軍足足陣亡了上萬人,如今一共也就剩下2萬多人,而且士氣全無。
面對登陸的兩萬華夏軍的進攻他們只能被動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