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等人原本攜帶水泥是為了修補喀布林城牆的。
沒想到如今卻用來加固自己的營地了。
水泥只要找到泥灰岩的礦石就可以生產了,伊犁同印度都有水泥作坊,倒也不必從華夏運輸。
當然了兩天的時間是無法修築起類似稜堡的的完整防禦體系的。
不過依託城外的高地,加固原本的石堡,再修築幾道厚實的防護牆還是可以做到的。
即便是英國人的18磅炮也無法完全摧毀華夏的防禦工事。
華夏計程車兵可以依託防護牆進行有效的射擊。
除了防護牆外,他們還在山破的頂部挖了大量的地堡。
用水泥加在頂部固下這些地堡就變成了堅不可摧的碉堡了。
華夏計程車兵可以從容的在這些工事中對沖鋒的敵軍進行射擊。
儘管李自成的人馬少於波斯人,但這畢竟是自己的主場,第一波衝鋒的任務肯定是由他們來。
很快劉宗敏就指揮5000阿富汗士兵向著華夏陣地發起了衝鋒。
華夏軍手中的“乾熙1635”已經非常接近現代步槍了,無論是射擊精度還是連貫性都超過了英國人最新的遂發槍。
而且採用了“王輝彈”後,子彈的殺傷力也比原來的彈丸要大的多。
可以說200米的距離內,華夏的步槍可以貫穿一切敵人的護甲。
即便是連續射擊幾十發子彈也不會出現卡殼的情況。
這樣的後果便是極大提升了殺傷的效率。
很不幸,劉宗敏率領的這五千人成為了最大的犧牲品。
他們在火炮的掩護下,手持著盾牌向著華夏軍的陣地發起了衝鋒。
根據以往的經驗儘管這些盾牌進入100米後就基本失去了防護的作用,但是在100米外還是能夠起到防護作用的。
但這次他們剛踏入200步內就遭到了華夏步槍的襲擊。
“王輝彈”輕易的擊穿了前排士兵的鐵盾,在他們身上留下了一個個血洞。
當前排的數百名盾牌兵成片的倒下時,劉宗敏急眼了。
他連忙揮舞起戰刀,督促剩下的阿富汗士兵繼續衝鋒。
而此時他卻成了華夏狙擊手們瞄準的物件。
“乾熙1635”的狙擊型步槍採用了更加精密的膛線技術,槍管本身也比普通的步槍要更長一些。
而且其使用的子彈也是銅製的,比普通的子彈更長一些,造價也是普通“王輝彈”的3倍。
這些獨特的設計使得它的有效射擊距離可以超過300米。
而且這款狙擊步槍還裝備了瞄準鏡,可以使狙擊手有效的瞄準遠距離的目標。
劉宗敏身穿一身鐵甲本來就十分顯眼,再加上其手持戰刀不斷揮舞更是引起了華夏狙擊手們的注意。
在狙擊手的《教學手冊》中,這類臨陣指揮的敵軍指揮官是首先要消滅的物件。
兩名華夏的狙擊手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幾乎是同時扣動了扳機。
兩發子彈從不同的方向直接飛向劉宗敏的腦門。
只見一陣血霧揚起,剛才還活蹦亂跳的劉宗敏,腦袋瞬間被打爆了,腦漿濺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