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第一百六十八章 倭國姓李(求追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八章 倭國姓李(求追訂月票) (1 / 4)

倭國的京都又被稱作平安京。

公元794年由桓武天皇遷都至此,並以“平安”命名,寓意著和平、安定和繁榮。

這座城市的規劃和設計受到了中國古代長安城的影響,被認為是模仿了中國唐朝的京城。

其建築群呈長方形排列,朱雀路作為軸心貫穿南北,城市被劃分為左右兩京,即長安和洛陽,中間是皇宮,周圍是居民區和商業區。

此外,平安京還借鑑了風水學的理念,選擇了地勢險要的地方作為都城,以避免自然災害的發生。因此,京都不僅在地理位置上模仿了唐朝的京城,而且在城市規劃上也盡力做到了與中國古代都城相似的效果。

不過,因桓武朝的建都和徵夷兩大事業半途而廢,京內有的地方只修整了區劃而來完成羅城等處的建設。

右京(長安)又是池沼星羅棋佈的低窪地帶,呈現一片“人家漸稀,幾近幽墟,人去無回,屋壞不修”的景象。

因此,人家大都集中在左京(洛陽)四條以北的高崗乾燥地帶。

院政時期,又以流經左京極大路東面的鴨川以東白河為中心,建造了很多寺院和離宮,使得左京更加繁榮,因而倭國人總喜愛稱京都為“洛陽”、“洛城”、“洛都”。

倭國的戰國時期,那些大名帶兵攻入京都被稱為“上洛”。

李獻忠這也是成功的完成了一次“上洛”。

由於戰爭的關係,此時的京都城內顯得有些凌亂,街道上滿目瘡痍。

不過倭國天皇所在的京都御所依舊完好。

這裡也成為了京都最後一個沒有向華夏投降的地方。

無論是效忠於天皇的保皇勢力還是依舊效忠於德川幕府的武士,此時都聚集在了東邊的建春門。

儘管許多人此時已經是衣甲不整了,不過他們仍然手持著倭刀同鐵炮,試圖做最後的掙扎。

在這群殘兵敗將的身前則是一群手持棍棒的和尚。

倭國的僧侶與華夏不同,他們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

戰國時代,許多寺廟都是擁有僧兵的,僧侶同藩國的大名都是有合作的,甚至可以將寺廟看做是一股政治勢力。

畢竟倭國的政府遠不如華夏的中央政權,無法將佛教去政治化,只能任由這些僧侶做大。

也正是因為倭國僧侶的地位特殊,所以李獻忠才命令華夏軍不要輕易的殺害倭國僧侶以免引起倭人更多的反抗。

此時這群僧兵居然不知天高地厚的阻止華夏軍進入京都御所,這就屬於毛楞裡點燈——找死(屎)了!

華夏軍給了他們一柱香的時間,如果一柱香之後,這些人不向華夏軍投降,那麼李獻忠就直接令人炮轟京都御所。

不過面對華夏人的最後通牒,這些倭人並沒有退縮。

這群倭國武士僧兵的背後又出現了一些敲擊木魚打坐唸經的僧侶,看來他們是準備死磕到底了!

華夏計程車兵也毫不客氣,他們在朝天放銃之後,就要點燃火炮的引信了。

此時這些倭國武士已經汗流浹背了,也只有靠著那些僧侶誦出的經文來支撐自己的意志。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個頭戴立纓冠,穿著黃櫨染御袍的人出現在了建春門。

那些武士同僧侶見到了這個人後,趕緊行禮。

而後那些武士更是用自己的身軀擋在了這人的面前。

這個人看上去不過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不過其身份肯定不一般,華夏計程車兵也沒有貿然開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