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何不效仿秦軍?”
又是水攻?
這個“宋矮子”好生狠毒,獻的都是毒計。
李巖作為土生土長的河南人,自然是不願意看到水淹開封的慘劇發生。
他說道:“有道是水火無情,黃河不比汾河,更加無法控制,搞不好要反淹我軍的,此事還需慎重!”
上次宋獻策獻計水淹太原,導致大敗,使得不少人都對此耿耿於懷。
劉芳亮說道:“此計不妥,上次在太原就讓明軍鑽了空子;末將也同意李先生的意見,黃河之水不可控啊,我們不能冒這個風險!”
客觀的說,其實上次宋獻策獻計“水淹太原”本身並沒有錯。
只是誰都沒想到會突然殺出袁崇煥的2萬多人馬。
造成失敗的原因是大順軍疏於防範,沒有重兵保護堤壩,才導致水淹軍營,給明軍鑽了空子。
不過此時諸將皆對這水攻之策心有餘悸,李自成自然也不敢再用。
他說道:“‘水淹開封’過於兇險了,先生還有沒有其他穩妥一些的計策?”
宋獻策也明白李自成的苦衷,畢竟眾人反對,他也不好一意孤行。
於是他又獻上了土攻之策!
不然別人還以為他只會水淹這一招。
雖說現在大順已經立國了,不過這十五萬大軍駐紮在城外可不是都有帳篷的。
只有李自成的嫡系主力才能住帳篷有一副被子。
剩下的大順軍只能挖個洞,鋪一些稻草墊在下面蓋一身破衣服睡覺。
也正因為如此大順軍挖土的功夫並不差。
在宋獻策的建議下大順軍開始鋪天蓋地在開封城周圍壕溝。
一時間開封城外塵土飛揚,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大順軍的反常舉動很快就引起了袁崇煥同楊嗣昌的注意。
敵人挖壕溝雖然限制了城內的大軍出城,也會影響他們自己攻城。
難道說這些賊寇是想長期圍困開封不成?
曹文詔建議率軍出擊,襲擊那些挖坑的賊寇。
但楊嗣昌卻反對,說這很可能是闖賊的誘敵之計。
最終只能由崇禎皇帝來決定。
這明顯是外行指揮內行。
崇禎自然是不敢冒險,最終他還是接受了楊嗣昌的建議,大軍固守開封。
其實這些只是宋獻策的障眼法。
他真正的目的是挖地道用火藥炸塌開封的城牆。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防止火藥炸塌城牆的戰術,但是有很多防止敵人偷挖地道攻入城池的方法。
比如在地下埋放水缸,上面裹牛皮,派專人監聽。
一旦聽到敵人挖地道就向洞中放火用煙燻敵人,或者灌水,或者直接派出伏兵圍攻。
說實話真正的攻城戰中透過地道破城的可謂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有,那年代也已經是十分久遠了。
尤其是開封這樣重兵防禦的大城,你即便是透過地道殺進來數千人也根本不可能拿下城池。
所以楊嗣昌他們壓根就沒有在意,加之城外的闖軍不分晝夜的挖壕也,也干擾了監聽地道計程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