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營的這些騎兵其實並沒有多少騎兵對戰的經驗。
流寇即便是老營也沒有多強的戰鬥力,羽林營的騎兵根本無法同遼東軍的騎兵抗衡。
雖然遼東軍的新兵也沒有太多的大規模騎兵對戰的經驗。
但是這些騎兵常年在草原上向蒙古人學習騎術,以及他們的輕騎兵戰術。
而駐紮在漠南的遼東騎兵,更是經常要面對喀爾喀蒙古以及漠西衛拉特蒙古諸部遊騎的襲擾,至少在騎術上,哪怕是新招的遼東騎兵也要比大明內地的騎兵強上不少。
遼東軍的騎兵之中更是有五千察哈爾八部的騎兵,李獻忠已經準備徹底同化這些察哈爾蒙古騎兵。
所以如今這些察哈爾騎兵直接被打散編入遼東軍。
你想要進步,哪怕是升百戶,也要學會說漢語,看簡單的漢字;不然哪怕你有軍功也最多是做個伍長、什長。
其實遼東軍的普通士兵也是這樣,大老粗除非有特大的軍功,不然做不到把總以上。
即便是原先有軍職的也要掃盲,起碼要看的懂軍令。
軍營之中會有巡撫衙門指派的先生到軍營給普通士兵掃盲,所以遼東軍中已經不存在純文盲了。
哪怕是大老粗,也能認識幾百個字,將軍令倒背如流。
為了推行這項政策,李獻忠甚至不惜勒令一些帶頭不學字的老兵退伍。
不少察哈爾騎兵原本只是奴隸的身份,他們更有爭取軍功的動力。
所以這場戰鬥並沒有多少懸念。
隨著吳三桂直接擒下了袁崇煥,剩下的五千多羽林營騎兵也放棄了抵抗。
這就是洪承疇的優勢了,作為袁崇煥的前任,他可以很快的令這些羽林營真心歸降。
畢竟洪承疇曾經帶領他們取得過“滁州大捷”這樣輝煌的勝利,而這些是袁崇煥不具備的。
原本李獻忠令洪承疇作為南下的先鋒主帥,祖大壽、李懷忠這些遼東的老人還多有不服,這下他們也都完全服氣了。
難怪李獻忠只帶了7萬5千人就南下了,僅僅是這兩天他們就接收了1萬薊州邊軍同5千羽林營的明軍。
如今他們有朱由崧這位大明天子的旗號,又有洪承疇這位前五省總督的影響力。
打仗可謂是事半功倍,傷亡不大,投降的明軍倒是不少,以至於遼東軍的人馬越來越多了。
如今他們總算明白了李獻忠為啥要隱忍這麼多年,如果他們以遼東叛軍的名義南下,恐怕遇到的抵抗要比現在激烈的多。
很快袁崇煥就被押到了李獻忠的大帳之中。
只見遼東郡王李獻忠頭戴烏紗翼善冠,身穿一席紅色四團龍袞服,端坐在中軍大帳。
自萬曆四十七年李獻忠參薩爾滸之戰以來,已經過去12年了。
三十二歲的李獻忠已經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將軍變成了大明歷史上第一個活著的異姓王。
多年的征戰使得他的面板已經變得有些黝黑,那張英俊的臉龐雖說褪去了一些稚嫩,但卻多了不少沉穩。
同樣是帥哥,李獻忠同馮銓還是有些不一樣,多年戎馬生涯形成的肅殺之氣,使得李獻忠不怒自威。
袁崇煥見到李獻忠的時候還是有些害怕。
一旁的李懷忠大呵道:“大膽袁崇煥,見到遼東郡王還不下跪!”
袁崇煥曾經也是李獻忠的下屬,作為一個遼東的叛徒,諸將自然不會給他好臉色看。
原本袁崇煥還是有些心虛的,不過被李懷忠這麼一吼,他倒是來了精神。
他挺起了自己的胸膛說道:“本督絕對不會跪拜叛逆的!”
李獻忠一個眼神,祖大壽心領神會,直接一腳踹在了袁崇煥的膝蓋上,然後將其強行按倒在地。
他大笑著說道:“本王奉萬曆爺遺詔討逆,怎麼就成叛逆了?”
“倒是你袁都督,為了自己前程,跑到崇禎面前搬弄是非,中傷本王。”
“不過本王還是要謝謝伱,若不是你搞出那個‘五年平遼’,又怎麼會將洪總督送到遼東來?”
“原本已經被平息下去的農民起義又怎麼會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