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高喊道:“父王既然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剛才為啥不拿下他二人?”
“王府既有銀子,又有糧食,只要拿下兩個奸賊,父王振臂一呼,洛陽城的百姓肯定會同仇敵愾,同賊寇血戰到底的?”
朱常洛看了眼激動的朱由崧,心想這孩子還是太年輕了!
他說道:“賊寇的《分田策》太厲害了,父王能把福王府的200多萬畝土地全給他們嗎?洛陽城裡早就是人心向背了,縱然是你我父子二人散盡家財,到頭來不過是便宜了那幫泥腿子。”
“唐王倒是散盡家財,拼命募兵保衛南陽,可到頭來南陽保住了嗎?”
“不過是把自己藩王的爵位給弄丟了,當然他也算是因禍得福,好歹如今人在鳳陽悔過,保住了一條命!”
崇禎對唐王的處置的確是寒了天下藩王的心。
這樣一來還有哪個藩王敢募兵保衛自己的封地?
大明的祖制藩王是不能離開自己的封地的,山東海寇逼近青州,據說青州的衡王曾經上書要求離開青州暫避賊寇鋒芒,崇禎依然是不準。
賊寇打來,藩王就只能是等死!
然後朱常洛又說道:“當今陛下對藩王甚為苛刻,說不定他心中正巴不得本王被賊寇大卸八塊,好節省他的開銷!”
父王這話,明顯有被悖逆之語氣,朱由崧趕緊說道:“還請父王慎言!”
“慎言!”
朱常洵突然大笑道:“兒啊,你父王我慎言了一輩子了,如今死期不遠了,你就讓父王痛痛快快的說上幾句,以發洩下心中這多年的怨氣吧!”
“不然這怨氣在父王的身體裡越積越多,父王都快裝不下了!”
好傢伙,原來父王這三百多斤不是吃出來的,是被怨氣撐出來的。
朱常洵大罵道:“崇禎小兒他見死不救,利用本王吸引住闖賊的主力;他卻趁機去攻打張獻忠。”
“他父皇朱常洛原本就得位不正,乃是威逼你皇爺爺上位的!”
朱由崧倒是聽說過當年的“國本之爭”,不過父王最終落敗,自己的皇爺爺萬曆還是立了泰昌帝為太子。
儘管這不是皇爺爺的本意,可也不能說泰昌帝得位不正吧?
朱常洵看出了兒子的疑惑,於是對著常雲說道:“常公公,你是父皇身邊的人,還是你對世子說說吧!”
常雲正是當初萬曆身邊的管事太監,於是他便將朱常洛當初是如何利用鄭貴妃封后的事情,鼓動文臣逼宮,迫使萬曆皇帝讓他做監國太子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也幸虧是泰昌帝朱常洛繼位沒有幾天就病重了,不然的話常雲哪裡有機會活著離開皇宮?
朱常洵又問道:“你可知道你皇爺爺最信任的大臣是誰?”
朱由崧雖然沒有離開過洛陽,不過對萬曆朝的事情他還是知曉的。
他說道:“皇爺爺晚年最寵幸的大臣,莫過於當今的遼國公李獻忠了!”
朱常洵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問道:“你可知泰昌帝朱常洛為何一當上監國太子就急著將李獻忠下到了東廠的詔獄之中?”
朱由崧說道:“坊間傳言說皇爺爺臨終託孤,給了遼國公一封‘衣帶詔’,泰昌帝因為忌憚這封詔書,所以才拿了遼國公!”
朱常洵冷冷的說道:“其實同傳言說的差不多,不過準確的說李獻忠手中拿到的並不是所謂的‘衣帶詔’,只是開啟衣帶詔的鑰匙而已!”
“當時你皇爺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早就在朱常洛的監視之下,他若是真將衣帶詔交給了李獻忠,豈不是害了他?”
“幸虧你皇爺爺在天有靈,朱常洛多行不義,這個篡來的皇位終究是坐不長久!”
朱由崧好奇的問道:“那這封‘衣帶詔’究竟在哪裡,又是何內容?”
朱常洵笑著說道:“這封衣帶詔其實就一直在王兒你的身邊!”
“你可還記得十年前你皇爺爺駕崩之前,曾經賜了一個長命鎖給你?”
這件事情朱由崧的印象很深,因為當時自己已經十歲了,皇爺爺居然還偷偷賜了這麼一個小孩子才帶的長命鎖給自己!
這時常雲說道:“這個長命鎖原本是一對,另一個陛下賜給了李獻忠的長子李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