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第一百零八章 大明陷入軍備競賽,崇禎楊鶴臥龍鳳雛(求追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八章 大明陷入軍備競賽,崇禎楊鶴臥龍鳳雛(求追訂月票) (1 / 5)

雖然在得到了魏忠賢的幾百萬兩銀子後,使得崇禎元年大明朝廷的財政情況有所好轉。

不過大明王朝現在也陷入了同遼東的軍備競賽之中。

茅元儀說道:“根據可靠訊息,崇禎已經下令在秋收之後再徵新軍2萬。”

“這樣一來京師三大營有9萬兵力,羽林營也增加到了8萬人,大明僅僅在京師就駐軍17萬;再加上週邊薊州、宣大的6萬邊軍,以及北直隸的3萬人馬。僅僅京師周邊大明就有26萬人馬,其中不乏精銳之師。”

“我軍不算水師,在漠南駐軍1萬,遼東駐軍12萬,朝鮮駐軍8千,琉球駐軍3千,臺灣駐軍5千,奴兒干都司駐軍1千,總共是14萬7千人。”

“看著兵力不少,但是需要守護的地盤實在太大,遼東能夠南征的最大兵力為8萬人。”

“不過漠南蒙古、科爾沁蒙古再加上“女真三衛”應該也能出七八萬騎助我南下。”

目前遼東的這些兵力也幾乎已經快到上限了,都說遼東鐵騎,其實李獻忠這十多萬人裡,真正的騎兵也就兩萬人。

大多數都是用馬作為交通工具的龍騎兵,不過是馬上步兵而已。

這點李獻忠也想好了,有這麼多的女真蒙古騎兵可以用,不用白不用。

畢竟一個騎兵的開銷都快要趕上十個步兵了,就算自己是土豪也養不起這麼多騎兵。

范文程說道:“我遼東畢竟是以一隅對抗整個大明,雖然遼東銀行成立後布政使不缺暫時不缺銀子,但這些錢畢竟是借來的,而且我們也還是要支付利息的。”

“不過目前除了漠南同努爾幹都司之外,其他地方稅收都是有結餘的。遼東去年在停止了修路、建造碼頭、船廠這些大型專案後,地方財政也是有盈餘的。”

“而東琉球公司同遼東貿易司的收入也足以支援造船以及養兵了,當然前提是不再大量募兵。”

“至於物資方面,目前我們絕大部分物資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唯有硝石同棉花需要從大明關內大量進口。”

隨著拿下了琉球同臺灣,使得遼東的硫磺得到了解決。

不過硝石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遼東除了在牆角,地窖,茅廁邊上原始取硝外。

在宋應星的指導下,遼東已經開始自己大量人為培養硝土。

首先需要挖掘出多條溝渠,在溝渠內鋪墊黏土,再一層層地堆放上排洩物和腐爛的樹葉。每層之間還要鋪上石灰石或草木灰,架起小樹枝,確保一定的空氣流通。

工人們還需要定期往溝渠內補充尿液和糞水,保證其中溼潤。

如此“種植”數月之後,就需要將溝渠內那些汙物挖出來,裝進桶裡,再加入純淨的雨水溶解和浸出硝石晶體。

最後把溶解了硝石的水煮幹,就得到了相對純淨的硝酸鉀。

可想而知,這個過程的氣味酸爽無比,因此這些硝土工普通人都不願意幹,只能大量使用朝鮮勞工了。

雖然人工採硝非常艱難,不過為了防止將來被“卡脖子”,這項工程還在遼東鋪開了。

普通的村鎮也有人定期收硝。

棉花則完全是因為氣候原因。

好在軍用棉花的需求量不大,主要還是用來製作棉衣抗寒的。

不過以範永鬥為首的晉商再三保證,即便遼東同大明開戰了,他們也能讓這兩項物資源源不斷的運進遼東。

依託於強大的外貿體系李獻忠還是有信心可以耗垮大明的。

因為臺灣的近400萬畝高產占城稻還是給了他很大的底氣,而且根據孫傳庭傳來的訊息臺灣南部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這樣平均下來臺灣的可以每年畝產5石稻米,而且產量很穩定,足足是遼東風調雨順時小麥畝產的5倍。

不過遼東的其他人可不這麼看,他們都認為拖得越久對遼東越不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