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圖阿拉是一座典型的山城,落於臺地之上,南靠羊鼻子山,北臨蘇子河,遙望呼蘭哈達山。
該城橫亙於群山拱衛之間,由內、外兩城組成。方圓十里,城內地勢南高北低,四周是土石築的城垣。
其中外城東西南北長約1300餘米,周長約5200米,城高4米多。
望著遠處的赫圖阿拉城,王化貞難免生出了一些鄙夷之色。
他大笑著說道:“區區1丈多高的城牆,韃子的都城也不過如此,我軍破城只在旦夕之間!”
眾將雖然表面上附和王巡撫的說法,不過他們心裡很清楚,赫圖阿拉堅固無比。
建州的城池雖然城本身不高,可都是藉助了周圍的山勢。
又不是平原地區的城池,需要依靠高大的城牆守護。
就拿烏雞關來說,只是在山頂上用石頭隨意堆砌的一個小要塞。
若沒有臼炮的幫忙,就算將三千人馬全部搭上也未必能夠拿的下關口。
羅一貫說道:“赫圖阿拉依山傍水而建,城中尚有韃子的數萬主力,末將建議我軍立即北上同寧遠伯一同南北夾擊馬爾墩寨。”
“如此一來我南北兩路大軍會師後,便可集中兵力攻破赫圖阿拉。”
羅一貫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廣寧總兵劉渠、虎皮驛總兵朱萬良等人贊同。
如今他們孤軍深入赫圖阿拉,兵力單薄,先會同北路軍一同攻克馬爾墩寨才是上策。
王化貞心想這群武夫果然是一點都不懂政治。
自己若是會同李獻忠拿下馬爾墩寨後,李獻忠再以遼東經略副使的身份指揮大軍一同攻破赫圖阿拉,那他便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此滅國大功,豈可拱手送人?
他說道:“攻克赫圖阿拉城後,建州之亂就徹底平定了,如此大功,縱使封爵亦不過分。諸位難道就不想自己建功立業,將來封妻廕子?”
王化貞此言一出,眾將果然沒有再說北上之事。
他一看有戲,於是趁熱打鐵說道:“出征前內閣首輔葉向高曾對本撫說過,誰第一個攻破赫圖阿拉,或者擒殺賊酋努爾哈赤,他定然在陛下面前為其請封爵位。”
一聽可以獲封爵位,眾將立刻兩眼放光。
大明武將的地位低下,但是唯一的好處是他們可以憑藉軍功封爵。
而且重大軍功獲取的爵位基本都是世襲罔替的,並非是流爵。
李成梁的寧遠伯,傳到李獻忠這裡已經是第三代了,誰不羨慕?
當然想要封爵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平定建州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真要錯過了這次可能他們一輩子再也碰不上這種封爵的良機了。
幾位將領一商議還是決定跟著王巡撫幹。
不過赫圖阿拉城卻不是這麼好打的,不然當初李獻忠也不會三次兵臨城下都不嘗試攻城就撤了。
羅一貫說道:“建虜城中兵力眾多,依靠我軍目前的兵力進行強攻恐怕拿不下城池,末將之前是依靠了寧遠伯留下的臼炮才攻克了烏雞關。”
“此炮乃是破城的利器,不過如今炮彈卻已經打完了,還是得請閻總督讓寧遠伯再調撥一些炮彈前來才行。”
很快王化貞就派出使者向薊遼總督閻鳴泰請求繼續提供臼炮的炮彈。
此外他還令人從鴉鶻關將三十門佛郎機火炮運來赫圖阿拉以作為破城之用。
不過在火炮和炮彈沒有到位之前,王化貞還是決定先在城西的高坡上安營紮寨。
很快閻鳴泰就將王化貞請求臼炮炮彈的訊息傳遞給了李獻忠。
李三順說道:“這王化貞還真是異想天開,居然問我們討要臼炮的炮彈,我們怎麼可能助他攻克赫圖阿拉?”
李獻忠則是笑咪咪地說道:“為啥不給他炮彈?赫圖阿拉還有不少韃子,讓他先替我們打頭陣消耗下韃子的的實力,不是挺好的。”
王化貞的舉動早就在李獻忠的意料之中了。
如果他真的不想給王化貞炮彈,當初壓根就不會給他臼炮,讓他攻克烏雞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