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泰昌帝在位僅僅一個月就撒手人寰了,自然也來不及選妃。
對大明的臣民來說上一次皇帝選妃已經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這次天啟皇帝的選妃也是一次難得的盛事。
尤其是去年開始大明連喪兩帝以後,實在是有些晦氣,這次選妃也算是給大明沖沖喜了。
儘管萬曆四十八年大明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全國多地大旱,莊稼減產,去年臨時攤派的“遼餉”,今年又繼續徵收了,大有變成固定稅的趨勢。
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將女兒送進皇宮的熱情。
大明也是唯一一個堅持從平民階層選取皇后的王朝。
萬曆帝王皇后的父親王偉原本只是工部所屬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之後也被封為了“永年伯”。
別看國丈王偉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在大明的眾多國丈中他這出身已經算是高的了,起碼還有官職在身。
大多數國丈只是一個秀才而已,是沒有官職的。
萬曆母親李太后的父親李偉只是一個泥瓦匠,最後也被封為了武清伯。
不過李偉是個吝嗇鬼,極其貪財,萬曆皇帝這貪財的秉性估計是隨了他的姥爺。
別說是皇后了,就算被選做妃嬪,若是受到皇帝寵愛,一樣也是飛黃騰達。
鄭貴妃的父親鄭承憲家境貧寒。
她在入宮前,因為家貧賣給一孝廉為妾。
此時恰逢宮中選秀,天生麗質的鄭氏想透過進宮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這時她收了孝廉的錢財,並且因為父親生病已經花了一些錢,好在這位孝廉也是個忠厚人,見此情景不禁生出惻隱之心,情願毀婚,不責原聘。
如今鄭家雖說在勳貴圈中已經沒落,但在普通百姓眼裡那可是雞犬升天。
大明的選妃是真正的“灰姑娘童話”,也是眾多貧苦人家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條捷徑。
所以訊息一經傳出,很快就湊齊了5000名待選的淑女。
當然了想要從這麼多人中脫穎而出也並非是這麼容易的。
大明的選後要經過八輪,這5000人只是過了第一輪海選。
一般只要不是歪瓜裂棗,過海選是沒問題的;即使你是歪瓜裂棗,使點銀子也能進五千人的大名單,但這麼做沒有意義。
因為接下來還有7輪。
然後由太監負責第二輪的初選。
所有人集中在一起,由太監把淑女百人排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逐一察看,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淘汰。
初選便會淘汰掉一千人。
接下來是第三輪的複選。
初選第二天,過關的淑女繼續列隊,太監們用十分挑剔的標準,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髮、面板,當然也包括“三圍”,只要有一項不合規定,即令“靠邊站”。
然後就是讓大家自報門第、姓名、年齡等,以考察音色、儀態,淘汰掉嗓音粗濁、口齒不清、儀態欠雅者。
這輪又篩掉二千人。
然後是第四輪精選。
太監們用尺子細量淑女的手足,再讓她們走上幾十步“臺步”,看看步姿與風韻。
於是,那些腳大、手腕粗、舉止不端的,又遭淘汰。
最終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下一輪。
至此,太監們的使命完成了。
第五輪是留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