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開局薩爾滸,翻盤難度有點大> 第四十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雙倍月票追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雙倍月票追訂) (1 / 5)

這個遼東經略副使明顯是內閣和萬曆不想將遼東完全置於李家的掌控之中。

不過好在如今遼東的一把手是閻鳴泰,就目前來說這位閻大哥對自己還是不錯的,除了熊廷弼之外他也是大明文官中少有的知兵之人。

閻鳴泰也有堅守清河堡同血戰南關的經歷,不至於在軍事上扯李獻忠的後腿。

對於目前這個狀態,李獻忠還是比較滿意地,對遼東的掌控力不小,又不至於引起滿朝文武太大的猜忌。

對於李獻忠在營口擴建商港,私設海關收稅閻鳴泰是心知肚明的,不過他並沒有點穿。

李獻忠以恭賀閻鳴泰升任薊遼總督為由,將營口海關的稅收的三成放到了閻鳴泰的名下。

閻鳴泰是一個情商同智商雙高的人,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這麼快的升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朝廷對李獻忠和他身後李家的忌憚。

所以表面上他們二人的交集少了,甚至刻意的出現了一些疏遠。

但實際上二人是相互依託的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他們建立了沿遼河南下,從開原到營口的運銅走私路線後,沿途的瀋陽和遼陽兩地的收入也增加了。

李獻忠也從這條走私線的收益中拿出一份分給瀋陽的李懷忠以及遼陽的劉綎。

畢竟有錢大家賺,有道是閻王好過小鬼難纏,雖然上層從萬曆到戶部以及遼東巡撫衙門都是紅透山銅礦的既得利益者。

但若是這些沿途的守將們一點油水沒撈著,必然會遷怒於走私的商販,最終影響到商路的暢通。

可以說如今遼東各路其實已經在逐漸恢復之中了。

薩爾滸大戰後,建州的動作不可謂不大。

北攻開原,南戰寬甸。

雖然雙方的損失都很大,甚至明軍還丟掉了寬甸六堡。

但是建州再也沒能突破大明的遼東邊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遼東的百姓目前不再受到建虜的威脅。

他們對朝廷的信心正在逐漸恢復中,至少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因為日子過不下去而偷偷跑到建州那邊去給韃子做奴隸了。

在情報司的宣傳和策動下,還時不時有建州那邊的包衣逃回大明的邊關。

隨著開原邊關貿易的興起以及營口海上走私的泛濫,整個遼東的經濟開始被啟用了。

現在遼東各路中,除了慘遭破壞的清河路,其他的各路的經濟其實都被商路帶起來了。

李獻忠現在的收入也在穩步提升,儘管實行了“開中法”後開原對蒙古的貿易的商業稅收主要變成了糧食和物資的儲存。

不過透過樑三同範永斗的對外販賣,尤其是在恢復了建州的貿易後,現在李獻忠每個月收入就高達三萬兩。

自己對京城販賣人參、毛皮、東珠這些目前也可以穩定在每月萬兩左右。

不過勢頭最猛的還是來自朝鮮的收入。

黃海鹽場產出的粗鹽目前幾乎壟斷了遼東同蒙古的鹽路。李獻忠在遼東以低價販賣“黃海鹽”,很快就佔據了市場,其他商人也很知趣的放棄了向遼東同蒙古販鹽。

而且透過同安東金氏的合作,朝鮮的上層社會對於的精鹽需求也被他們給壟斷了。

鹽業這一塊目前每月也有上萬兩的收入,如果後期能夠開啟大明的內地市場,或者販賣到更遠外喀爾喀蒙古,那麼收入還將大幅度提升。

隨著大明的商品大量湧入朝鮮,以及朝鮮的商品透過走私回到大明內地。

仁川同營口港每個月能夠給李獻忠帶來兩萬多兩的稅收,而且還在穩步增長中。

這樣算下來寧遠伯李獻忠每個月差不多有七萬兩的收入。

當然天上人間也是一個暴利專案,不過目前這塊收入歸屬於情報司,用於支援情報司在全國各地的發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