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不用上去送死填坑了,這些朝鮮輔兵如蒙大赦,對著皇太極千恩萬謝!
皇太極這麼做並不是因為他良心發現了,只是他沒想到明軍在堡壘上配備了這麼多的虎蹲炮。
如果單單是魯密銃,這群朝鮮人還是有可能憑藉人命將這個坑道填掉的。
可如果再加上虎蹲炮,那恐怕就很難了。
大金如今雖說是強行擴充了八萬戰兵以及兩萬輔兵,可是糧食消耗巨大。
十萬人馬一個月的消耗就是十多萬石糧食。
去年從朝鮮搶來的大批糧食已經幾乎快要見底了,今年大旱夏糧幾乎絕收,秋糧估計也不會有啥收穫。
加上李獻忠又斷絕了科爾沁的糧食交易,無奈之下大金只能加強對朝鮮的盤剝。
如今朝鮮的平安道同咸鏡道也已經到了快要崩潰的邊緣了,兩道的人口銳減,朝鮮人的起義不斷。
代善的橫徵暴斂雖然暫時緩解了大金的危機,但這樣做長久不了。
這點上他同代善是有分歧的,現在明軍越來越強了。他覺得應當好好經營朝鮮,將來也好有一條退路。
只可惜明軍給到建州的壓力太大了,大汗目前也贊同代善這種殺雞取卵的做法。
不過他這次救下這批朝鮮輔兵的做法,還是可以給自己增加不少聲望的。
眾人現在都很關心如何突破明軍堡壘前的坑道。
其實稜堡的護城壕,同普通城池外的護城壕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無非是這裡的護城壕可以直接通到稜堡的城牆之下,增加了迷惑性。
只是如今明軍配置的火器過於強大,使得他們的填壕變得舉步維艱。
不過皇太極已經想到了應對之法。
想要填平明軍堡壘前的坑道,肯定需要改造現有的楯車。
最有效的辦法自然是將楯車前排的木板改成鐵板,這樣即使在很近的距離明軍的火銃也射不穿楯車。
不過雖然建州並不缺少鐵礦,但要完成這樣的改造還是需要大量時間的。
於是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重新打造一批木質的楯車,這些楯車擁有兩層木板,木板中間留下一些間隙,用來放置石塊。
這樣一來這些楯車肯定可以擋住明軍的火銃。
不過重新打造楯車也需要一整天的時間。
皇太極又想到了一個臨時應對這個坑道的手段。
只見上千名手持長形大盾的漢軍飛快的向稜堡衝了過來。
城上的明軍被這些漢軍的舉動給逗樂了,楯車擋不住魯密銃,難道這些盾牌就可以了嗎?
“砰、砰、砰”
隨著魯密銃的再次響起,衝鋒的漢軍紛紛倒地。
不過後續的漢軍繼續拿起地上的盾牌,迅速衝入了坑道。
從魯密銃的最大射程120步到距離稜堡80步左右的坑道,中間只有短短40步的距離,漢軍在付出了數百人的代價後,還是很輕易的就跳進了坑道之中。
到這裡為止其實同昨天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要衝進坑道並不難。
但是想從坑道的出口處衝出來卻是做不到的。
因為無論漢軍投入再多的兵力,最終也只能從兩個狹窄的通道出口向城牆挺進。
每個方向都有數百杆火銃,要封鎖這兩個狹窄的出口太輕鬆了。
而且前方陣亡漢軍的屍體不一會的功夫就會將出口給堵塞住,影響後面士兵的行進。
不過明軍忽略了這次漢軍手中拿著的長盾了。
這些盾牌可不是用來阻擋明軍魯密銃的,而是用了在坑道間鋪設棧道的。
碰到狹窄的地方他們將盾牌橫在坑道的上方;碰到比較寬的地方,超出了盾牌的長度,他們就直接幾個人用手託舉起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