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官眼中泰昌帝可是勤政愛民的典範,同萬曆皇帝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隨著官員的補全也使得大明朝堂的運轉效率大大提高了。
正當眾人都鉚足幹勁準備再創大明盛世的時候,卻發現陛下的身體突然出了狀況。
原本百官認為這是陛下太過勤政,日夜操勞所至,紛紛勸其注意休息,保重龍體。
但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
很快就傳出了泰昌帝夜馭數女,天天留戀於床地之間的訊息。
而且據說這些美女乃是鄭太后所獻。
萬曆皇帝去世才不過二十餘日,如今尚未下葬,還是處在國喪期間。
泰昌帝此舉可是大不孝的行為,簡直是禽獸不如。
若是放在萬曆朝,這些以“衛道士”自居的東林黨人早就上書用唾沫星子將皇帝給噴死了。
不過泰昌帝可是他們口中的聖主明君,百官紛紛選擇了沉默!
內閣首輔葉向高等人也及時對其進行了勸誡。
朱常洛也自知這件事情是自己理虧,於是表示一定遠離女色,好好調養身體。
乾清宮內,太醫院院判畢藎臣為首的數名太醫,正在輪流替朱常洛進行診脈。
其實太醫替皇帝看病難度也是很大的。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可由於病人是皇帝,這些手段至少被廢掉了一半。
首先“望”肯定是不成的。
大臣望君乃是大不敬,即便是比較熟悉的大臣,近距離面君的時候也會略微低下頭,避免同皇帝進行眼神交流。
太醫也只能粗略的看下皇帝的臉色,想看個舌苔啥的是不允許的。
“聞”太醫也只能悄悄地進行,不能有明顯的動作。
“問”也有不小的限制,如果是別的毛病,太醫詢問下陛下的病情倒也可以,但是一般都不敢詢問的太詳細。
你如此關心皇帝的生活細節,意欲何為?
更何況還是涉及到陛下的私生活,難道要泰昌帝親自給他們描述下自己夜馭數女的戰績,以及春藥的效果不成?
“切”倒是可以的,他們主要能夠依靠的就是替皇帝把脈了。
平日裡即使皇帝沒啥大毛病,太醫也會盡量拖延把脈的時間,這樣顯得他們對陛下病情的重視和慎重。
可今日每一位太醫的手一旦搭上了陛下的脈搏就不願意鬆開,直到邊上的太監催促了之後才依依不捨的結束診脈。
這一幕讓司禮監掌印王安同內閣首輔葉向高都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太醫們在討論了半天后,終於開出了一個藥方。
當然了他們的用藥也有很多講究,太醫開藥可不是啥藥方效果好就用啥藥。
一般都會使用藥性溫和的藥物,避免使用那些有風險的“虎狼之藥”。
所以這也就是為啥許多太醫在民間都有神醫之稱,一旦入了太醫院之後,瞧病就特別費勁。
外面吃幾服藥就能解決的病症,到了皇帝這裡經常久治不愈,病情會出現反反覆覆。
就像之前李獻忠敬獻的泡腳藥方,其實太醫們也是知道的,可是這種事情他們是絕對不敢做的,萬一皇帝泡出啥問題來,自己可就是找死了。
而且太醫開出的藥方要經過大臣的稽核後才會給皇帝使用。
大臣們能比太醫更懂醫術?
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一般他們會找幾個懂一些藥理的大臣給自己做參謀。
這些人也就能看出一些虎狼之藥,這也是太醫為何會避免使用這些藥的原因。
內閣眾人在傳閱了一遍藥方後,煞有其事的批准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