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忠雖然無法直接掌控錦衣衛的南鎮撫司,不過還是給茅元儀安排了一個正四品的指揮僉事,在錦衣衛中僅次於指揮使和指揮同知。
茅元儀則是笑著說道:“這都是寧遠伯的照拂,崔公公此番獻計廷仗東林黨,想必貴妃娘娘必定十分高興。”
這種當眾脫褲子一個時辰廷仗一下的損招萬曆自然是想不出來的,是茅元儀讓崔文升給鄭貴妃出的主意,再透過“枕邊風”的方式告訴萬曆的。
崔文升說道:“這回皇爺和娘娘可高興了,總算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說起來還得多虧茅僉事的妙計。”
“陛下已經重新任命了遼東的礦監,乃是尚膳監提督光祿太監馬雲,他可是咱家的好兄弟,還請寧遠伯多多照拂。”
遼東礦監那可是一個肥缺,不過自從劉公公“意外身亡”後,宮中的內侍多少有些顧忌,崔文升仗著同李獻忠交情不錯,趕緊讓自己的死黨馬雲通關係接下這個差事。
茅元儀說道:“既然是崔公公的朋友,寧遠伯自然會格外照顧,我家伯爺豈是那種見不得別人發財之人?”
很快太監馬雲出任遼東礦監的訊息就傳回了遼東。
對於這個結果李獻忠很滿意,只要不影響到他的私礦,以及以向京城運銅名義建立的從遼河到營口的貨運通道,他才不在乎那些太監貪點銀子。
他都沒想到這個天上人間生意會如此火爆,每個月居然能夠賺2萬兩銀子,除去給勳貴們的分紅,剩下的1萬多兩幾乎可以維持情報司的開銷了。
這幾個月自己的花銷確實有些大,加上蒙古的貿易收入在下降,目前自己手裡也就不到40萬兩銀子。
看著是不少,可接下來他準備派人去澳門購船,購炮,僱傭葡萄牙炮手、船工、還準備在營口建一個造船廠,以及在平虜堡建一個大型的火炮工廠。
這點銀子根本就不夠花。
營口港建成後,江南的糧食北上可就方便多了,只是目前自己手裡沒有戰船,商人們走私糧食需要一路交給水師“保護費”。
看來自己還要想辦法搞一支水師才行。
當李獻忠在繼續修繕紅透山邊牆的時候,南線的寬甸堡附近已經是劍拔弩張了。
被熊廷弼稱作“八百里新疆域”的寬甸六堡,是由寬甸堡、長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蘇奠堡六個堡城組成的一塊區域。
他們是萬曆元年至萬曆四年間由李成梁提議修建的,是大明在萬曆早期對於建州女真控制區域的一次擴張。
所以寬甸六堡是在大明的遼東邊牆之外的。
到了萬曆三十四年,李成梁以那裡孤懸於外,很難守住為由,捨棄了寬甸六堡,將那裡的六萬四千餘戶居民強行遷移到內地。
因此引發了朝中諸多大臣的彈劾,就包括當時的熊廷弼。
之後寬甸地區逐漸被建州女真蠶食。
也幾度易手。
今年楊鎬征討赫圖阿拉之前,寬甸地區仍然在明軍手裡;但是劉綎的東路軍撤回清河時,寬甸兵力空虛,被建州趁機佔領了。
之後熊廷弼趁建州主力攻開啟原時,派遣三千白桿兵殺出遼東邊牆,趁勢收復了寬甸堡。
不過袁應泰繼任遼東經略後,為了展現自己的政績,不斷向寬甸地區增兵。
目前寬甸六堡已經全部有明軍駐守,共計駐軍1萬2千人。
其實六堡之中只有寬甸堡比較適合重兵駐守,寬甸堡周長4千米,城高8米多,其中北寬南窄,呈梯形,城北依山並無城門。
其他幾堡要麼城太小,要麼城牆偏矮,普遍只有3米多,防禦效果一般。
這也就是熊廷弼當初沒有全部駐守六堡的原因。
袁應泰之所以敢於全面進駐寬甸六堡也是有底氣的,他手中有兩支精兵。
一支是石砫宣撫司的三千兵馬,由馬祥麟率領,以遵義參將童仲揆統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白桿兵。
另一支則是著名的戚家軍,也是三千人馬。
自遼東告急後,在家養病的原江南吳淞總兵戚金被兵部緊急徵用,任命為援遼總兵官。
雖然此時的戚家軍經過一系列的大戰,精銳已經所剩無幾了。不過畢竟曾經是讓敵軍聞風喪膽的軍隊,所以袁應泰點名要戚家軍前來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