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同建州有沒有實際斷絕來往的訊息還沒有傳來,卻先傳來了寧遠伯李世忠過世的訊息。
這猶如一個晴天霹靂,把李獻忠給整懵了。
雖然李世忠沒有聽自己的話,留在鐵嶺安心休養。
回京的路上一路顛簸加重了病情,可也不至於才一個月的時間就去世了?
現在事情的真相一時半會還不得而知,可寧遠伯的爵位對李家非常重要。
李世忠承襲的爵位是寧遠伯,錦衣衛指揮使掌南鎮撫司。
李成梁獲封的寧遠伯是世襲罔替的,所以接下來就涉及到一個繼任的問題。
其實大明爵位的繼承同皇位繼承是一樣的,採用嫡長子繼承製度。
優先採用“父死子繼”的原則,如果沒有子嗣可以繼承,那麼則採取“兄終弟及”的繼承原則。
如果這兩樣都沒有,由家中長輩來承爵的案例也是有的,這是極其特殊的情況!
當然這些原則是基於嫡系子孫的,按照《大明律》中的規定,嫡次子的繼承順序是優先於庶長孫的。
由於李世忠沒有子嗣,按照繼承原則同樣作為李成梁嫡孫的李性忠,將會繼承寧遠伯的爵位。
而作為李成梁庶孫的李獻忠根本就沒有資格繼承這一爵位,他的繼承順序甚至要排在李如柏這幾個嫡子之後。
不過爵位承襲畢竟不是皇位繼承,一般是不用拿到朝堂上來討論的,通常情況下只要皇帝批准,朝廷進行冊封即可承襲爵位。
所以這件事情上萬歷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從李家的角度出發,李獻忠現在無疑已經是李家推出的代言人,由他繼承寧遠伯肯定最符合李家的利益。
可這雖然是李家的家事,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李家自己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
歷史上不知是何原因,李世忠去世之後,作為爵位合法繼承人的李性忠並沒有獲得萬曆皇帝的冊封。
李家的寧遠伯從此斷襲,遼東李家也逐漸消失在大明的政壇之中。
李家的子弟中有不少人為大明戰死。
也有一些選擇投靠了滿清,比如李懷忠的兒子李懋祖曾經擔任滿清的廣西巡撫。
還有一支選擇回到了朝鮮,以這樣的方式為大明守節。
歷史上對於這件事的記載也只有寥寥數語。
大致意思是,李世忠過世後,萬曆沒有下旨冊封,朝臣大多厭惡李家,無人為其說話。
不過現在由於李獻忠的出現,李家的地位比之歷史同期還是要高出了許多,至於萬曆皇帝究竟會讓誰繼承寧遠伯,李獻忠也沒有把握。
不過此時肯定要儘快趕到京城去奔喪,順便也好掌握下這件事的動向。
現在李三順在開原軍中幾乎相當於“副帥”的存在,李獻忠自然是將開原的防務交給李三順。
有毛文龍守衛南關,應該也不會有很大的問題。
唯一的變數就是賀世賢在投靠了袁應泰後變得急於立功表現,雖說他手下軍隊的裝備得到了增強,可撫順關反而變得不穩了。
所以臨走前李獻忠將餘萬里的平虜衛調到了平虜堡一線,即使撫順關有失,也能第一時間利用平虜堡阻擊建州向開原挺進。
安排完開原的防務後李獻忠就帶著茅元儀、孔有德等人趕往京師奔喪去了。
其實除了寧遠伯的爵位,李世忠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掌南鎮撫司的職位也同樣重要。
雖說南鎮撫府司只是負責本衛的法紀、軍紀,地位遠不如擁有自己詔獄的北鎮撫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