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員這個時候卡他的裝備,這是在動搖我遼東的根基!”
“本官身為都察院僉都御史,一定要揪出這個國賊,為國除奸!”
劉文在笑眯眯地說道:“兵部尚書黃嘉善年事已高,昏聵無能,恐怕難以有效管控兵部了。武大員為其同黨,這袁巡撫本為兵部侍郎,這次坐鎮遼東又立下大功,若是能夠將其取而代之,豈不是更好?”
“武庫發往遼東武庫的裝備,遼東巡撫最清楚不過,保險起見還是先向袁巡撫求證一下資料,我們才好抓武大員的把柄。”
正當兩人還在商量著如何透過這件事情重新整頓朝綱,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之時。
突然外面十分吵鬧,二人走出一看只見崇文門方向火光沖天。
楊漣大叫一聲:“不好了,這是武庫方向!”
在他們腦海中冒出了四個字“火龍燒倉”!
此時只見位於崇文門附近的兵部武庫濃煙滾滾,武庫的官吏亂做一團,不斷有人高喊道:“走水了,趕緊救火。”
周圍聚集了許多百姓,但他們卻被武庫的兵丁擋在了庫外。
根據規定庫房重地,即使失火了,其他人也是不得隨意進入幫忙滅火的,以免有人趁機順手牽羊。
武庫的官吏兵丁紛紛拿起水桶、竹掃帚準備滅火,不過也只能勉強阻止火勢蔓延到其他倉庫,無法阻止盔甲庫的大火。
等到五城兵馬司的火丁們,推著裝有水桶的大車趕到時,盔甲庫已經全面燒著了。
這場大火足足燒了一個多時辰才被撲滅,幸好火勢沒有波及到附近的民宅。
武庫司郎中武大員在不遠處默默地看著這一切。
李三順在兵部大鬧一場的事,很快就傳到了他的耳朵裡。
他知道自己私自將400副扎甲天價販賣到建州的事情要露餡了。
這次“火龍燒倉”其實是他早就準備好的,原本想再過段時間連同其他倉庫一起放一把火。
沒想到李獻忠居然這麼快就派人找上門來了,所以只能提前燒了盔甲庫。
當然僅僅燒掉倉庫是不夠的,因為他的確只撥發了100件扎甲給遼東武庫。
即使他燒燬了倉庫也只能說明這些扎甲被焚燬了,但卻不能改變武庫少發扎甲的事實。
所以必須有一隻“替罪羊”來承擔這個漏發扎甲的責任。
很快就聽見有人喊道:“不好了,劉主事懸樑自盡了!”
姍姍來遲的楊漣等人氣的牙癢癢。
他們沒想到武大員居然出手如此之快,不但焚燬了盔甲庫,還提前找好了替罪羊。
誠然他們可以坐實武庫司少發扎甲的事實,可最多也就治武大員一個監管不力的罪名。
想要拿下兵部尚書黃嘉善卻是萬萬不可能的。
因為萬曆皇帝是不會理會他們這些人的奏摺的,所以一切都是首輔方從哲決定。
果然儘管東林黨人紛紛上書彈劾武大員翫忽職守,黃嘉善監管不力,要求一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