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平常的日子裡,一個叫程江的堰口下發生了一個離奇的故事。
在堰口下面方的寒洞裡,坐落著一尊金絲楠木的棺槨。
外面是外槨層裡面是內棺木,看似不起眼的一尊槨,裡面卻是別有洞天。
在最外層的一層外槨層開啟之後,一股奇異的香味撲面而來。
“那鍋說這棺蓋板板兒是榔鍋臭啊?你娃兒看看,這不是活見鬼噻?”
另一個交警模樣的人站在棺木的一邊然後探頭往裡面看了一眼,也聞到了一股子香味。
瞬間,他整個人都一個激靈,不由的就感到了一絲寒意。
“這個棺怎拉鍋古怪?不臭也都算咯,還怪香得!鬧鬼塞?”眾人一言一語,眾說風雲。
一時間也說不上個所以然,警察問百姓們怎麼回事吶,有沒有人說的清楚。
大致就是一個在堰口清理雜物的工人發現的,然後打電話告訴了上級,之後上級聯絡了當地的有關部門。
專業人士到了下面一看,發現水面上飄著一尊深棕色的棺槨。
離遠了這麼一打眼兒,懂行的可就看出來了。
有人就說了,那是一口金絲楠木的棺材,裡面應該是一位位極人臣的大人物。
可是當地的員工把下水口的一個寒洞裡面的積水抽乾之後,卻發現這棺木十分的重。
所有人一起努力,可怎麼也抬不動。
這個時候,公工地的工頭開來了吊車這才把棺槨給吊了上來。
棺槨落地的那一刻,眾人紛紛的圍了上來,你一言
我一語,說不盡的奇怪。
人群當中有這麼一個人,就是之後給我看東西的那個人。
“我說,這個叫棺槨,不叫棺材。
你們看著東西的外層,辣就是第一層的外棺槨,我
們動不得,等專業人士來咯再說莫!”
眾人一聽有理,這才等著警察的到來。
警察一聽,心說這個人還懂這個?於是立馬把那人
叫到了身邊問道:“你怎麼曉得這棺槨和棺木的區別滴?難不成,你娃兒是盜墓的盜墓賊咩?”
那人一聽警察誤會了,忙解釋。
說他家裡祖上有一個精通風水的人,留下了一本做木匠活的古書,裡面詳詳細細的解釋了所以和木匠活有關的東西。
其中就有一章寫棺槨的篇幅,篇幅不大,但卻十分是詳細。
他們家在先祖的指引下,祖孫三代都做了木匠。
他爺爺在清朝的時候是跟著樣式雷的雷家學藝的學徒,到了他爸爸的那一輩就是給人做木匠活的手藝人。
民國之後,老爺子做起了給人打棺材的手藝活。
他們家打的棺材,那是最好的,甭管死人活人,躺
在裡面保準能安安穩穩的。
到了他哥哥這輩,就成了一個工地的包工頭,手藝活就由他接手了。
但是剛剛改革開放的那個時間段已經是和平狀態,沒有戰爭,自然棺材鋪子的生意就不好。
於是他下了南洋,趕巧了遇到改革開放藉著傢俱和古玩市場發了家,賺了不少錢之後又回到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