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邊,看著江晨那一行行的文字。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朱厚熜都不由蹙起了眉頭。
對於稅收這個問題,江晨已經不是第一次提了,可他們並沒有想過這一個問題竟然會到達如此的程度。
明太祖朱元璋。
“先生,我大明的稅收怎麼會如此,咱不是規定了凡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怎麼會如此?”
朱元璋的話語,並沒有得到其他人附和。
朱棣神情有些尷尬,朱厚熜張了張嘴。
大明朝初始,老朱的確執行“三十稅一”,但不久就被打破,成為二十稅一、十而稅一,這其中由於一些特殊原因,有些地方更是特別誇張,明朝初年,向全國徵收稅糧合計2900萬石,向浙江一省徵收數量270多萬石,而位於江蘇的蘇州府,以一府之地,卻被老朱徵收了280多萬石的稅糧。”
而如果蘇州只是例外,可伴隨著朱棣開始北征,這一種稅收也同樣被破壞,到達了後期鬼知道到達什麼地步。
“三十稅一,呵呵,這個東西什麼時候執行過了。”
“漢文帝劉恆登基後兩年,下詔小農的租稅從劉邦、呂后時代的“十五稅一”降低到“三十稅一”,即個人所的稅降低為 3.33%;十年之後,劉恆下令國家十年之內免徵“農業稅”,“口賦”也從一百二十錢降低到四十錢,可實際上到底收了多少,只有老百姓知道,老朱收了多少,也同樣只有老百姓知道。”
“而且就算三十稅一又如何,大明的土地有多少,大明初年藩王才多少,世家大族才多少,兩百年的發展,大明世家大族又有多少,藩王又有多少,朱元璋還規定有功名的人不用交稅,這導致大量的百姓將土地投靠到了這些秀才,舉人名下,這一下子朝廷又可以收到多少人的,收的人少了,那就只能分攤更多的,結果可想而知。”
看著朱元璋的回話,江晨不由冷笑。
三十稅一,這比例的確很低,即個人所的稅降低為 3.33%,可實際上哪怕是黃老無為而治的大漢都壓根做不到這一點。
只是維持到了明面上的三十稅一,大明就更加不可能。
當然這不是大明的問題,也不是大漢的問題,畢竟這樣的事情哪怕是放在了後世也很難做到。
可做不到,自己心裡也得有點數啊。
大漢明顯還有點數,大明,至少大明後面那幾位皇帝明顯沒點逼數。
以至於不停的向著原本還處於朝廷統轄之內的人進行著徵稅。
一次次的加稅,其結果無疑是悲劇的。
原本還可以勉強支撐的這些家庭紛紛破產,不得不變賣土地,成為了無地流民,或者投靠其他人,反正朝廷無法再徵收到他的稅收。
而這無疑導致朝廷能夠徵收的稅收人口進一步縮水了。
這無疑不得不再度進一步增加稅收,而這也導致了進一步的人破產。
這樣的情況下,逐漸就形成了惡性迴圈。
大明也在這一種惡性的迴圈之下,逐漸走向了深淵,走向了完全無法渡過的深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