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馬小亮沒有開車,而是穿上了燕京時報的攝影馬甲,來到了這家位於管州腫瘤醫院的共享廚房。
此時的共享廚房門口,到處都是來獻愛心的愛心人士,大米白麵物資堆得到處都是。
在共享廚房門口,馬小亮看到了江南省電視臺民生頻道的採訪車,心想果然媒體都是對這種公益廚房感興趣,不過看起來好像來的不止一家媒體!
店老闆馬小亮也不認識,畢竟這是第一次來,說真的,對於一直擅長做文旅專案的馬小亮來說,對於公益慈善這一塊不是很清楚。
不過對於這家公益共享廚房,由於是江南省電視臺小利幫忙率先報道的,在加上大參考的記者也在,馬小亮心想果然媒體都是喜歡正能量的。
由於馬小亮身穿燕京時報的攝影馬甲,所以很輕鬆穿過人群,來到了這家共享廚房裡面。
走進共享廚房的馬小亮,迎頭就看到了價格表,當時就愣住了,因為價格表上明明白白寫著:“炒素菜5元,做湯10元,肉菜20元!”素菜還僅僅限青菜,米飯2元一碗,饅頭1元一個。
這時馬小亮小聲問一個正在做飯的老奶奶:“老奶奶,這裡的飯錢收費嗎?”老奶奶頭也沒抬:“肯定收啊,不僅收,菜肉蛋還要在這裡買,我們家裡病人只能喝湯,在這裡也就是做飯方便些。”馬小亮這時心裡覺得不對勁了,外面正在接收捐贈物資,而裡面依舊賣菜,而且也不是之前媒體宣傳的5元,而是5元起,少了一個
“起”!這時馬小亮來到共享廚房的菜攤這裡,簡單翻了幾個菜,茄子3元一個,黃瓜2塊3一斤。
聽到這個價格,馬小亮有些懵了,對於經常做飯賣菜的他來說,知道這個菜價不是高了,而是明顯高了。
這時有個老頭正在做飯,嘴裡還嘟囔著:“看了媒體報道過來的,原來以為公益就是免費,結果不僅不是免費而且還收費,不僅收費收費還比周邊都要高!”馬小亮連忙湊過去,然後問道:“你說的收費高是啥意思?”正在做飯的老頭對馬小亮說:“看你面生,你也是第一次來吧,哎,都是被忽悠過來的,不遠處有一家炒青菜才4元,你下次去那邊看看!”在裡面轉了一大圈,馬小亮看著外面堆積如山的物資,和正在賣力報道的媒體記者,還有真在眉開眼笑接受物資捐贈的老闆,心裡暗暗的想:“媒體只提5元,不提5元起,另外就是裡面賣的蔬菜明顯貴,這算什麼公益,捐贈的蔬菜為啥不免費給患者家屬使用,哪怕價格低一點也好啊!”這時有了一點被愚弄的感覺,心裡暗自慶幸,好歹自己還沒有給燕京時報提供素材,算了,早點回家算了,此地不宜久留,萬一來一個媒體,哪怕是網紅,甚至是普通人,只要把價格表拍出去就是軒然大波,這到底是算公益還是生意呢?
不清楚,至少到現在,還算公益吧,不過感覺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