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兩人起床,來到附近的早餐店吃了一份早堂面,正如武漢人愛吃熱乾麵一樣,到了蘭州一定要吃牛肉麵一樣,來到荊州,定要吃一次早堂面!
趙翠好奇,為啥要叫早堂面,來到一家麵館,看到店裡的標識才明白:所謂早堂面,是當地一家麵館根據碼頭工人因為從事體力勞動喜歡吃油水厚重的特點,製作了這種油肥碼肥、湯鮮味美的麵條,另外由於碼頭工人大多數凌晨時分到麵館吃麵後上早工!
早堂面的製作十分講究,麵館的老闆半夜就開始忙活,用活鱔魚、老母雞、五花肉、豬大骨、鯉魚熬湯!
為了防止魚刺混入湯中,鯉魚還用專用的布包包裹。先以武火煮沸,再以文火慢熬,火紅的爐火舔著鍋底、鱔魚、老母雞在大鐵鍋裡翻滾,蒸汽升騰之間,這些食物的精華被濃縮到一鍋乳白色的高湯裡!
然後將高湯放入煮熟的鹼水面,再放入用肉皮加七分肥的五花肉燉成的小碼子;然後是手撕的雞脯肉絲、切成薄片的精瘦豬肉、炸得酥香鬆脆的鱔魚骨頭等大碼子;最後還要撒上一把噴香的本地小蔥,才與已經等得迫不及待的食客們見面。
早堂面好吃的法寶就在於那一鍋高湯。為了這鍋湯,麵館老闆半夜就得起來忙活。
用活鱔魚、母雞、五花肉、豬大骨、鯽魚熬湯。為了防止魚刺混入湯中,鯽魚還用專用的布包包裹。
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熬。不急不徐的爐火舔著鍋底幾小時,鱔魚、母雞在大鐵鍋裡翻滾。
蒸氣升騰間,這些食物的精華被濃縮到一鍋乳白色的高湯裡。捧著這樣的一碗麵,看著勁道麵條在乳白的高湯下隱現,白嫩的雞肉和豬肉,焦黃的鱔魚,加上青翠的蔥花,無不在挑逗著你的胃。
吃在嘴裡,麵條柔韌、爽滑。湯汁中有雞、魚、肉味,鮮而不膩。鱔魚的酥香,雞肉的鮮嫩,瘦肉的醇香匯聚,瞬間就征服了你的味蕾。
這個時候,你一定會嫉妒那些幸福的沙市人,因為他們的每一天都是從早堂面的美味裡開始的。
沙市
“早堂面”除了做工精細,裝碗時也很講究,師傅將疊起窩來、排櫛如梳的麵條裝到碗裡,澆上湯鍋中的湯,放上油和碼子,再散點蔥花,做到色、香、味俱全。
在沙市這個四季分明的城市,夏天的早上溫度就有點高了,這時候吃的是涼麵。
涼麵裡面的
“碼子”一般都是豆芽菜,然後加油辣子(一般是用菜油煉過的辣椒粉,再用油儲存),其做法與全國其他的地方大同小異。
沙市過早所有的面都是用的鹼水面,至於鹼水面的製作工藝我就不甚清楚,但鹼水面是江漢平原獨有的制面方式,眾所周知:四川的擔擔麵,重慶的小面,廣東的撈麵,北京的雜醬麵都不像是鹼水面。
不過由於趙翠早上實在吃不下這種油厚肉多的面,所以只好推給馬小亮,自己吃了上面的一點菜,然後又要了一份粥,吃了點油餅,搭配鹹菜,這才算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