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來到會議室,馬小亮和小雅坐下,牛偉偉從外面點了三杯熱飲放到桌子上,上面寫著
“茶大叔”,不得不說分量還挺大!馬小亮本來手有點冰涼,忍不住雙手握住熱飲,別說還挺暖和的,小雅則說了聲謝謝!
牛偉偉開啟電腦,投屏到幕布上,先放了一段德化新街公主巷的宣傳片,當然公主巷此時還在緊張施工中,預計元旦期間開業,作為管州市第一條主打女大學生的商業街區,德化新街對公主巷充滿了期待,之所以找到馬小亮,主要是牛偉偉在今日頭條上看到過一篇商業評論《光彩朝左,德化新街向右,新零售到底路在何方?
》,其中談到了新零售下的賣場運營,作者署名馬小亮!於是牛偉偉便透過人脈找到了馬小亮的電話,約到了這裡,當然主要是想聊聊有沒有進一步合作的空間,比如在燕京時報上推一推!
馬小亮得知牛偉偉是這樣找到自己的,一點都不意外,自己在網上經常發一些文章,不少感興趣的自然會留言甚至索要聯絡方式,十年前燕京時報吳迪就是這樣認識的,如今馬小亮大概透過今日頭條發表了100篇文章,一律署自己的名字,在加上透過其他平臺分發,自然在網上想查到或者找到自己很容易!
提到那篇文章,不過是馬小亮去光彩市場拍攝時有感而發,當年剛畢業的時候,光彩市場可以說是整個管州最熱鬧的地方,這裡服裝商販林立,馬小亮沒少來這裡拍活動照,當然也有不少商家找模特開拍宣傳照。
整個光彩市場很大,內部的街區也不少,人流量熙熙攘攘,引領著管州的時尚潮流!
不過隨著德化新街的崛起,不少大學生和年輕人則來到了德化新街,畢竟這裡在地下,又臨近著地鐵,不用再受風吹日曬之苦,而且德化新街逛起來更加舒服,最起碼冬天暖氣供的特別足,剛才在負一樓特別的熱!
喝著熱飲,小雅連說味道不錯,牛偉偉有些得意,畢竟
“茶大叔”可是這裡的招牌,特別受年輕人的歡迎,於是掏出200元的德化新街購物券,全場通用,遞給馬小亮,說沒事想吃啥喝啥買點啥,隨便用!
馬小亮接了過去,一看就是十元面額的,便問為啥都是十元面額的,牛偉偉回答說來逛德化新街的基本都是學生為主,人均消費不高,十元足夠她們吃頓飯或者喝熱飲了,面額大了反而意義不大,對於商場來說促銷成本壓力不小。
這時牛偉偉問小雅:“你也是燕京時報的?”小雅毫不猶豫的說:“我是管州生活網的,攝影部張雅,馬老師以前是管州生活網的,我以前是他的編輯!”原來如此,牛偉偉打聽了馬小亮的情況,得知他以前是管州生活網的攝影師,前不久去了燕京時報,只是沒想到今天一起來的竟然是管州生活網的,那就好辦多了,省得在單獨邀約了,畢竟管州生活網在管州年輕人中魅力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