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Kt沒有上市,但購入股份當股東分紅確實也不錯。。
Kt幾乎是唯一盈利的電競俱樂部了,賺錢能力可見一斑。
而且,不要看其他俱樂部年年財報都在虧損,各個都在賣慘喊日子難過。
這些對外財報看看就好。
G2的財報已經連續虧損很多年了,管理俱樂部的卡老四豪車天天換著開。
大家普遍的操作就是收入只算比賽+周邊+直播這類比較透明的部分,贊助代言這些籤長期且分段的合同基本不會對外公佈細節。
支出就是柴米油鹽啥都算上,什麼選手和工作人員工資,新買商鋪開個俱樂部旗下的網咖這些都算支出。
你買個商鋪地皮確實沒有帶來短期直觀收益,看著支出了一大筆,但能算是虧了嗎?反正報表上就是虧了。
各個俱樂部基本都是這麼操作,一個比一個虧得兇,還能完美避稅。
實際上不僅電競俱樂部,傳統體育俱樂部都這麼搞。
當然,很多俱樂部確實是虧損的,畢竟成績不好也拉不到大讚助。
但這也是因為隱形的價值無法在財報裡體現。
光看對外財報,可口可樂每年砸幾百億做廣告這部分也等於是虧損了,因為曝光量這些東西很難用數字衡量。
而為什麼其他俱樂部都在虧,偏偏Kt還能賺錢呢?
是因為韓國人財報作假這塊技術不如歐洲人嗎?
不!
是因為Kt賺得太多了,藏都藏不住。
最大頭的選手工資支出能有多少?去年新韓銀行一個贊助就百億韓元了,還有賓士紅牛等等一眾大讚助商。
作為LcK大牌贊助商新增最多最猛的俱樂部,Kt好意思財務造假喊虧了?
怕不是韓國稅務部門不睡覺都要加班加點來調查。
其實Kt給林誠認股權的操作也是跟死對頭t1學的,Faker目前手裡就有t1俱樂部未行使的認股權。
沒辦法!韓華那個攪屎棍在抬價。
今年韓華學聰明瞭,瞄準林誠的時候也在四處出擊。
他們的操作很有意思,先給其他選手報個價表現出誠意,但達成初步口頭協議後也不急著立馬簽約。
畢竟韓華的頭號目標還是林誠。
萬一真把男神林誠追到了,林誠對他們選定的隊員不滿意呢?
所以還要留點操作空間,先把其他人釣住,然後等確定下林誠之後再拍板。
由於給的口頭條件非常豐厚,先穩住了經紀公司,他們也不怕最終沒有簽下林誠還把魚全部放跑。
經紀公司跟各個俱樂部之間都有通氣,據傳韓華給到Viper的口頭報價就達到了40億韓元,Kt這邊反正都驚呆了。
雖然還沒有達成簽約,但這不是純純在破壞市場嗎?
Viper都值40億?那林誠得值多少?
用屁股想都知道韓華那個存了三年錢的狗大戶已經瘋了。
所以呢,Kt這邊上來報價就給得相當有誠意。
電競市場目前變現能力遠不如足球等傳統專案,甚至韓國本身市場所限,基礎報價100億一年絕對能震驚整個半島。
必須要說,Kt的商業運營能力遠爆韓華,加上商業部分,鄭詩妍估計Kt給林誠的合同總價一年得有近140億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