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靈巖鎮,早就不存在了.......兵荒馬亂,苛捐雜稅之下,再加上這地方頻頻鬧鬼,老百姓死的死的,逃的逃,這地方早就是一座“鬼村”了。
梁國的情形和晉國又有不同,它的政事不穩,征戰四周,疆域變化極為頻繁,一些州府都是頻繁易主,歸屬不清。以至於很多地界兒,管理鬆散,各自為政。
汾州府就是這麼一個情況,地處歧,晉,梁三國交界之處,又極為偏僻,是貨真價實的“三不管”地帶,官吏兇殘,盜匪橫行,什麼體恤愛民,忠君護國,根本就是不存在的“虛言妄語”。
還不知道明天的主子是誰呢?又談何忠君?當官的都是拼命的斂財享受,舒服一陣兒是一陣兒,管你老百姓死不死活不活的。所以這地方亂極了,即使出現幾個無人的“鬼村”,那真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然而,這靈巖鎮自成了空村之後,沒過多少年......陸陸續續的,又有人來到這裡定居,只不過,再來的這些人,就不是真正的“人”了。
他們都和這小夥子一樣,是一些“倀鬼”,鳩佔鵲巢,寄宿在了別人的身上,來這裡定居的。
既然是倀鬼,則必然有“主子”一說,但這“主子”,不見得都是老虎!
令小雨頗感意外的是,他們的這個主子,竟然正是白骨嶺上的那個所謂的“厲鬼”!
而這些“倀鬼”的來歷,居然都是當年墜崖而死的那些“替死鬼”!
這事兒可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一句兩句說不清,小夥子一個勁的咧咧著,小雨才最終摸清了脈絡。
這白骨嶺上的厲鬼,是個老太太,以前.....還就是這靈巖鎮的人。
不說朝代更迭,這靈巖鎮早些年,有一個不太好的風俗和講究,那就是過了七十歲的人,必須背到山上,讓他們自生自滅,或被野獸吃掉,或者活活餓死。
總之不能留著他了,不然.....年齡太大,奪走了子孫後代們的福分,老而不死是為妖。甚至於.....人到了六十歲,如果還是一口好牙的話,那都是極其丟人的事兒。
而這成為厲鬼的老太太,正是當年......被後代背到山上,秉承“風俗”的受害者之一。
白骨嶺山崖下,那數之不盡的骸骨,不見得都是墜崖而死的人,好多還有早些年被遺棄在這裡的老人,活活被狼蟲虎豹給啃光了的......
實際上,這種陋習並非這靈巖鎮獨有,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物質資源匱乏的古代社會,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風俗。也不僅僅是在國內,包括東瀛島國也有這種情況。說白了,就是糧食之爭,無法生產糧食,只消耗的老人,成了家裡的累贅,故而.....才衍生出了這種悲劇。
雖說古代人注重孝道,有郭巨這類的“孝子”,但面對生活的壓力,真實的情況遠沒有史料歌頌的那麼美好。
小雨記得,以前在膠東一帶,有過一種“丘子墳”,也是類似風俗的產物,極有特色!
這丘子墳不大,佔地也就是一平米左右,修築成“小包”的形態,老人窩在裡面,或坐或蹲,給一個飯碗,給一瓶水,然後“蓋棺封頂”。
因為地方狹小,你在裡面是坐也不是,蹲也不是,躺也不是,腿腳根本伸展不開,咋也不得勁兒!一直乾耗著,吃完飯喝完水,就姿勢難受的等死,這也是這個墳缺大德的地方。
但有些丘子墳裡面,也有一道人性化設施,那就是在墳坑正中央的地面上,會有一根兒鐵棍杵出來,跟鋼筋棍一樣突兀的插在墳裡,裡面的人,要是難受的實在扛不住了,覺得這活的太窩囊了,就腦瓜子杵它,把自己插死,乾脆一了百了,拉球倒算了!
所以......有些丘子墳,你把它刨開,會看見裡面有屍骨,跪下抱著一根鐵棍,直接杵進嘴裡,從顱腔或者脖頸處戳出來的......
同丘子墳相比,這靈巖鎮中被遺棄的老人......算是比較不錯的,最起碼,不用人生的最後一程,那麼窩囊的在選擇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