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兄見笑,我來,是想問下劉黎。”
“凌公子、桓姑娘,請坐。”
王納給兩人斟了半盞清茶,開口道來。
祆教在兩晉,稱為拜火教、火襖教,多在西域諸國傳教。
其前身可追溯至波斯一帶,信奉一主神和六輔神。
與佛道儒不同,也與拜火教有所差異,號稱是古波斯襖教。
劉黎自稱襖教徒,卻不傳教義,整日蠱惑善男信女,做有悖人倫之事。
大晉稱其為妖賊,多次打擊。
誰知,劉黎狡兔三窟,屢屢出逃。
王納受兄長王妥之命,追查此事。果然如傳言一樣:劉黎所說,多是邪見,誑惑黎民。
“我一路從建康追至長安,還是被他跑了。不過,也不是一無所獲。我隱隱感覺,其與拜火教,有脫不開的干係。”
王納篤定的說道。
“拜火教?”凌牧雲瞪大了雙眼。
“確實如此,其使用功法中有拜火教的影子暫且不說,我曾見其隱入拜火教的堂口。”
“當時該補上幾雷。”
凌牧雲有些後悔。
自從賈念昔說拜火教主是怨之靈後,他對於拜火教的事上心了許多。
“一入西北,遍地草木不生,我的術法無法追蹤其蹤跡,想要再追,無異於大海撈針。”
王納遺憾的搖了搖頭。
“南陽有地,名黃丘,有座祆教教堂。”
凌牧雲望著插話的桓琴,眼睛一亮:“桓姑娘果然見多識廣!轉道南陽,說不定,能發現蛛絲馬跡。”
“訊息有用就好。”
“既然凌公子所行所想與我一致,不知是否願意同行,路上也好有些照拂!”
王納試探地開口問道。
“當然可以!”
長安的支離破碎,與凌牧雲所想,確有不同。
本以為會有什麼鬱郁不得志的沒落世家,或是名人軼事,誰成想,趕上郝奴、姚萇先後稱帝,整個長安再次亂成一鍋粥。
哪還有半個聖賢的影子?
與其耽擱時間,不如儘早出發。
無論是衣冠南渡還是人傑地靈,顯然,大晉才是最好的目的地。
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