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薪堂設在寧波的印刷作坊,工匠們連夜開工,加緊雕版、印刷。
那《儒林外史》《金瓶梅詞話》一經發賣,便引發搶購風潮,一時間洛陽紙貴。
寧波的掌櫃當即下令,加急再開幾版,所有書籍全都為這兩本奇書讓路,作坊連軸轉,工錢加倍。
夜裡寒氣重,印刷作坊裡又不能生火取暖,莘薪堂便使人不停的燒熱湯、送溫酒,務必使工匠們不受寒冷影響,好連續趕工。
莘薪堂的東主陸大用離開寧波時,特意交代過,韓相公寫的話本,要備足量,莫要一發賣,就斷貨。
掌櫃的當時各備了兩萬冊的庫存,哪知道僅僅寧波一地,一天就賣了一多半!
都說江南讀書人多,可甚時候,花得起銀子買書的讀書人,變的這般多了?
不得已,開賣頭一天,莘薪堂上至掌櫃、管事,下至送書的跑腿、夥計,一股腦的全部加班。
好在,掌櫃的明白,這一筆書局定然是狠賺的,賞錢、吃用,樣樣不吝嗇,上上下下這才鉚足了勁,定然要趕在其他書局刊印之前,多發賣幾本!
不拘寧波一地,整個江南,皆在傳揚今冬莘薪堂出了兩本奇書,只是供貨太不給力,書店家家斷貨,忒不爽利。
有那僥倖購得書籍的書生,頓時成為炙手可熱的紅人,往日裡不怎麼來往的舊識、同窗,都拎著禮物登門,所求的,不過是篆抄一份《儒林外史》亦或者《金瓶梅詞話》。
有道是奇文共賞之,可人多,篆抄的速度又不一樣,難免置氣。
而且,《儒林外史》篆抄起來還算容易,那《金瓶梅詞話》幾乎半本書都是插圖,如何抄的下來?
有那擅丹青的讀書人,頓時受到熱捧,也不用去管書內寫的什麼,只用專心畫插圖便可,有的是人願意代勞。
更有甚者,尋了一處大屋,準備了數十套桌椅,便貼了告示,言道屋中有人誦讀這兩本奇書,想要抄錄的人,只管坐在下面安心寫就成。
一個位置,一天二錢銀子。
這他涼的,竟然當成了買賣來做!
偏偏的,這類地方,場場爆滿,一日下來毛利就有十多兩銀子。
莘薪堂內,上上下下,充滿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概因行內的人都清楚,一旦出現大賣的話本,兩三日內,必有其他書局刊印發賣,來搶生意。
武朝是沒有智慧財產權和版權法的,書局拿到書,隨便刊印,作者便是當朝首輔,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時人看來,那書局出人、出銀子替你印書,替你揚名,少了幾兩潤筆費,有甚可糾纏的?
讀書人的名聲,是幾兩銀子能賣到的嗎?
莫不知足,你不願意,旁人排隊等著被刊印呢!
可誰知道,莘薪堂如臨大敵,憋著一口氣大幹特幹了三天之後,街面上其他書局,竟然遲遲沒有反應……
掌櫃的使人去打探,得到一個哭笑不得的緣由,兩本書太搶手,其他書局的人,沒能搶到……
直到了第五日,方才有旁的書局開始發賣,至此,僅寧波莘薪堂分號一家,就已經賣出《儒林外史》《金瓶梅詞話》共計十五萬冊!
街頭巷尾,讀書人交談,必言《儒林外史》。
茶館、酒樓,書生閒談,必說《金瓶梅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