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正軒為了表明今後再不反叛之心,將手下的五六千人一起交給李格桑指揮。
李格桑知道京城現在局勢急待收拾,點頭應允,帶著唐朝等功臣浩浩蕩蕩的重回皇宮。
來到正陽門的時候,李格桑喟然嘆息:“想不到南詔清平了二十年,現在戰火又起,不知道這番向唐朝報仇,勝敗如何?”
唐朝就趁機進言道:“陛下,臣以為,古人有句話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唐朝現在雖然守備空虛,但地大物博,就算一時取勝,但未必能保全勝,南詔要是深陷戰爭之中,恐不易自拔。”
李格桑就笑著道:“我女婿的話大有道理,南詔經過此變,沒有三年五載之力,是不易恢復元氣的,本王自不會貿然和唐朝開戰,那要看突厥和吐蕃回紇等國的意思了。”
唐朝一聽這話,和李白相視而笑,知道就算要為難自己,起碼也是數年之後的事了。
狼正軒這次叛亂,朝綱不振,李格桑命令軍隊交由心腹鐵凝控制,除了八千禁軍之外,都在城外駐紮,一一整理皇宮,悉循舊制。
唐朝和李白則被安置在“麒麟閣”國賓館裡,以解多時的疲勞。
兩人大睡了一場,不覺天色已黑,月光從明瓦直到有宦官來叫,才將兩人叫醒。
唐朝一問,這宦官就尖聲尖氣的說道:“皇上在硯臺大宴群臣,請二位於戊時初刻赴宴。”
唐朝大喜:“知道了。”
轉頭向李白道:“李白大哥,這一定是慶功宴,我們快去吧!”
但奇怪的是,連喊了好幾聲,李白竟是絕無聲息,唐朝大驚,一把抓起李白的鋪蓋一看,哪裡有他的人影,竟不知不覺的去了。
猛看到床上一張帛紙十分顯眼,拿到眼前一看,甚是吃驚,只見紙上龍飛鳳舞的寫了六個大字“留別唐朝吾弟”,下面的字型甚小,但銀鉤鐵畫,雖是一張小小的帛紙,但卻可以看出寫作人胸中絕頂的丘壑,卻是:此番南遊,雖遇刀兵之事,但於白者不過等閒事爾,所幸者得一天才兄弟,白平生之幸也。願早日尋得青蓮公主,結成眷屬,白最厭俗事,不敢自居微功於王爺,願弟代為白告之,借兵之約,一併拜託!
下有幾行小字道: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另有一行小字道:羈旅在外,今夜忽見床前月光,思念家中妻子,因急急而去。
落款是“李白”。
唐朝自小喜歡李白的詩歌,就在兩三歲的時候,這首詩已經能夠成誦了,想不到竟在今天看到寫下這萬古不朽詩篇的人,而且還得到了他的真跡,那種心情,自非筆墨所能形容。當下小心翼翼的將李白的帛紙收了起來,放進懷中,隨即洗涮了,去赴李格桑的國宴。
唐朝受到了英雄般的接待,還遠在數十丈外,李格桑就大聲道:“賢女婿,到這裡來,跟本王坐在一起!”
當著無數朝臣的面,這一聲“賢女婿”一叫,唐朝心中歡喜,他是決定將自己美麗絕倫的李蓮公主嫁給自己了,趕緊跪下磕頭道:“謝岳父陛下,唐朝給您磕頭了!”
這九個頭,那是磕得興沖沖的。
眾朝臣早知道唐朝是李格桑的駙馬,但想不到好事來得這樣的快,一見他磕頭,都紛紛祝賀,誦聲吟耳。
唐朝磕完頭之後,來到了李格桑身邊,李格桑命他和伏虎太子站立相陪,那是把他親生兒子看待了,唐朝心中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