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飛越唐朝> 第十七章李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七章李白 (1 / 2)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清朗的聲音吟道:“柿林夜宿鴛鴦鳥,日上三竿春睡好,吾雖王府應雅召,還想做個紅線姥。”

唐朝一驚看去,只見一個三十八九的中年文士手握一把泥金團花摺扇,正對著自己的方向微笑。看其貌白神清,儒雅瀟灑之態,的是世間少有。更兼他身後佩了一劍,劍未出鞘,不知其鋒利幾何,但劍鞘乃是鯊魚皮,金吞口,黑沉沉的,貌相古雅。

忍不住肅然起敬:“先生高姓,如此出口成詩,的是宦海高人?”

這中年人臉上就閃過一絲黯然的神色,但這神色一閃而逝,高吟道:“我本蓬蒿人,鳳歌笑孔丘。想李白攉鑠庸才,何堪高居廟堂,現四海為家,懷抱利器,將以尋有為也?”

唐朝的眼睛睜得老大,啊哈的一聲大叫,撲了上去:“李白,你是李白,給我籤個名吧?”

卻忽然想到自己沒有帶筆,不由全身掏摸起來。

李白也很驚詫:“閣下何人,好象對在下所知甚深,盼詳為告知?”

唐朝就大聲吟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還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蹄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還有,《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春夜洛城聞笛〉〉,這些,都,都是您寫的吧?”

李白有趣的看著唐朝,聽他氣喘吁吁的說完,忽然嘆道:“是,想不到賢弟竟還記得不才的幾句虛文,倒是難得,不過我勸賢弟一句,白雖薄有微名,但至今鬱郁不得志,杜甫老弟說得好啊,‘古來才大難為用’,白雖狂妄,自信還比廟堂之中的許多人高明,卻想不到才高人愈嫉,過潔世同嫌,反為排擠,不能為世所容,因此遊歷天下,以排解胸口鬱悶!”

這些話,本來以李白的身份,是不會對一個初見面的少年說的,但李白此人,率性而行,殊少遵守世間的禮節,心中有感,竟對唐朝這個陌生人說了出來。

唐朝大喜,忽然跪下:“李,李翰林,請您收我為徒?”

他顯然想不到會在這南詔的窮鄉僻壤之間遇到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油然而生孺慕之心,這個頭,那是磕得心甘情願的。

李白一聽,臉色就閃過一絲不豫:“年輕人,難得你有這種上進心,可我早不是什麼翰林了,恕難從命!”對唐朝跪在地上,竟是真眼也不瞧一下。

其實,倒不是李白居傲,而是“李翰林”這個稱呼,大遭李白之忌,李白平生最大的失意,就在於當初上長安求官的時候,受到李隆基的冷遇。他初到長安的時候,倒也風光,幾手應聖的詩一作,什麼“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瑤臺應慚居嫦娥,楊家有女天仙媚”,其才更是震驚朝野,令天下文人甘拜下風。但想不到就是因為對大宦官高力士不敬,自己酒醉的時候讓了脫了兩次鞋,他便懷恨在心,挾恨報復,最後只做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翰林供奉,毫無實權不說,竟淪落為李隆基和楊貴妃喝酒彈唱時候的伎人等次,生存的目的只是作詩以供君王一笑。更使李白煩惱的是,王公貴人竟人效法李隆基,名雖邀請他赴宴,其實就是讓他作詩,因此李白後來憤然作詩道:“安能摧眉遮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遂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告別長安諸公,浪跡天涯,以售所學,卻不想今日被唐朝遇上。

唐朝訥訥的不知道什麼地方得罪了這位大人物,說道:“李,李大人,你雖不是翰林,但天下士人,莫不知道您的才華,卻比那些真正的翰林和高官更令人佩服,前輩既不願收我為徒,莫非是嫌小子愚魯麼?”

李白暗暗吃驚,聽這小子出口不凡,倒也不能真的小覷了他,說道:“天下高人甚多,似白者,車載斗量,不可勝計,況白性喜獨來獨往,實在是抱撼了。”

說了這話,生怕唐朝糾纏不休,轉身即行。

唐朝大急,驀然間心生一計,高聲吟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李大人對功名利祿如此耿耿於心,雖說是為天下蒼生著想,卻不免為別人說一句,李白乃俗人耳!”

這幾句話,就像是一個鉤子,將李白很快的勾引了回來,只聽他熱切的說道:“想不到今日在此地遇到高人,李白狂妄了,就此向賢弟賠罪!”說罷深深一揖,態度甚是誠懇,將唐朝扶了起來。

唐朝卻故意不起來,只說道:“要是李大人同意收我為徒,我就起來!”言下之意就是,要是你不同意,我就不起來了。

李白沉吟半晌,忽然笑道:“賢弟文采風流,並不在百之下,我雖痴長你幾歲,師傅是不敢自居的,要是賢弟看的起我,就叫我一聲大哥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