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大為吃驚,既然郭子儀和高仙芝都無法脫身,想見事態的緊急。腦中飛快的轉著念頭,猛然眼中神光爆射,說道:“兩員大將遭受圍攻,必須去救,諸位,是你們效死力的時候啦,牛臣相,你帶領大軍和宣贊王子守城,朕親自去救!”
韋堅趕緊阻止:“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您萬金之軀,身系社稷國家,怎麼可以輕易犯險,還是交給手下大將去辦!”說著,抱住了李隆基的大腿。
李隆基甚為惱怒,但畢竟想到這是他的忠心,手一彈,正好一縷氣勁擊中了韋堅的大臂“肩貞穴“,使他動彈不得,牛僧孺見李隆基去意已決,跪下接旨:“是,陛下,微臣一定緊守徐州,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李隆基微微頷首,帶領楊玄林、王思禮、魚朝恩和卜固懷恩等十員大將,騎兵數萬,步兵十萬,親自前去救應。
此時的李隆基,腦袋十分的精明,派其他人去救應,害怕不出死力,又像上次高仙芝去救哥舒瀚一般。
此一時,彼一時,當時的李隆基若不是太過心痛的話,那麼現在他無論如何賭不起了。
一旦郭子儀和高仙芝有失,那麼整個天下,就有可能完全與他李家無關了。
唐朝所部包圍的是郭子儀部。
在狼正軒等人的進攻下,郭子儀很快打消了幫助李光弼押運糧草的衝動,帶領三千先鋒兵突圍,同時稟報李隆基。
但是唐朝既然有心設下包圍,又豈能讓他輕易的離去,早已經用十萬大軍佈下諸葛孔明的九宮八卦陣,將郭子儀困在軍中。
唐朝當年在漳州一中的時候,深諳圍棋之術,此時再一學到孔明遺法,自是按照現代人的觀點多方求異,再加上武功一高,頭腦加倍的靈活,可以長時間不間斷的思考,中間沒有任何的停留,許多日子的思索和演化下來,居然將九宮八卦陣爛熟於胸,每一個變化,每一處漏洞,都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此時他帶領狼正軒等人,雖然只有十萬人馬,但是也遠遠的優於郭子儀。
郭子儀手下的先鋒兵,都是騎兵,而且兵器精良,訓練有素,屢次之所以能打勝仗,除了靠他高超的指揮技巧,更多的還是本身的戰力驚人。
郭子儀剛一發現不對,就親自殿後,幫助李光弼帶領大軍和糧草撤回靈武。
李光弼倒是順利的撤退了,郭子儀本想自己手下都是騎兵,要撤退還不簡單?
但是想不到的是,唐朝早已經在此地佈置好的陷阱,只等他鑽進去。
郭子儀若是押運著糧草和李光弼一起回到靈武,自沒有任何的危險。但是唐朝料定,郭子儀沒有完成皇命,必定回徐州請罪。
於是,郭子儀正好掉進了薛衝的埋伏。
唐朝手下的精兵,天下知聞,又是蓄意為之,以數十倍於郭子儀的兵力,再加精妙的陣勢,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擒拿這員勇猛無敵的驍將。
郭子儀和高仙芝一前一後護送糧草,相距十數里,豈有同時中了敵人埋伏的道理?
原來,高仙芝嫉妒郭子儀的戰功,見他中了唐朝的埋伏,正中下懷,索性先行撤退,又怕李隆基知曉此事之後追究於自己,索性派出手下心腹人到徐州說是遭受到了安祿山的圍攻。
其實,高仙芝手上有十萬人馬,雖然精銳程度不能和唐朝的大軍相比,但是一旦在郭子儀受圍攻的第一時間投入救援,則十有**可以幫助郭子儀衝出重圍。
畢竟郭子儀久經戰陣,又熟悉陣法,手下精兵並不遜色於唐朝所部,再加拼死突圍,多半會給他衝去。
可是高仙芝一則希望借唐朝之手除了郭子儀,二則也實在畏懼唐朝的兵威,索性整了這一出。
高仙芝料定徐州城內肯定有大軍出城接應,因此撤退到距離徐州十里之地駐紮,故意殺死了數百匹戰馬,一些部隊衣甲不整,做出被安祿山擊敗的假象。
果然,不長的時間裡,李隆基帶領大軍親自出城救應。
高仙芝吃了一驚,待看清是李隆基親自帶隊,趕緊迎了上去,伏地大哭:“陛下,微臣無能,剛要見著李光弼將軍,想不到竟然遭受安守忠和李歸仁二十萬大軍的圍攻,敗退到此。”
李隆基救應要緊,很快的命令他平身:“高將軍,此事怨不得你,請先回徐州整頓兵馬,朕這就親自前去救援。”
高仙芝心中一緊,李隆基親自救應,自己謊報軍情之事多半紙包不住火,當即說道:“陛下,老臣願意一起去救郭子儀將軍。”
“也好。”李隆基似乎發覺了有一點不對頭,但郭子儀是他的心腹愛將,豈容有失,當先而行,倚天劍所指,心事重重。
郭子儀雖然曾經屢次敗在安祿山和唐朝的手下,但是莫不全身而退,在李家軍中享有盛名,一旦被唐朝擊殺,軍心震動。
郭子儀帶兵在唐朝的九宮八卦陣中穿行,欲強攻景門,突轉生門,封閉死門,想要脫困而出。
至有唐之時,諸葛孔明的這一陣法早已經流傳來來,郭子儀是當時有數的兵家,自是早就研習過,找到了此陣的弱點。
隆多看看抵擋不住郭子儀的衝擊,但是狼正軒忽然出現,以厚背大刀接戰。
兩員大將正堪匹敵,頓時鬥了個難解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