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參見李隆基,個個都喜形於色.
唐朝的朝廷終於再次的步入正軌,在面對無數叛軍的形勢下,也終於有了一點復甦的跡象.
畢竟,在無數老臣的心中,李隆基的地位,實在是至高無上的,他以前的種種光榮事蹟,早已經在這些臣子的心中根深蒂固。
而且,李隆基作為大唐朝的皇帝數十年,長久以來施恩於臣下,再加上一種積久而成的帝王優勢,頓時在剎那之間佔了上風。
太子李亨提前即位雖無不可,但是李隆基既然能在這樣的時候趕回來穩定住局勢,自然是倒向李隆基一方。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唐朝朝廷,還是李隆基的天下,他才是毫無爭議的天子。
正是因為得不到李隆基禪位的詔書,太子李亨才挺而走險,要強行稱帝。
可是郭子儀的不附和使得他的計劃大大的出了紕漏。
這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誰都知道,郭子儀手下的精兵,才可以算是李亨手下最強的兵力,雖然不足十萬人,但是郭軍的精銳程度,甚至和唐朝的先鋒兵都可以一拼。
一旦郭子儀肯支援自己,那麼大勢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然則一切登基的事情,都可以水到渠成。
即使是高仙芝這樣的化境中期的高手,也畏懼郭子儀的武功。
李亨若是事先得到郭子儀的首肯,說不定即使李隆基到了,也會死於王思禮這些人的刀下。
當然,李隆基武功太強,而且手上有倚天劍,真正想要取他的性命,十分的為難。
如果被他逃得性命,很可能的結局就是父子爭位。還來不及處理安祿山和唐朝的叛亂,他們先就窩裡反了。
這顯然是最壞的結局。
也正因為這樣,李隆基握住高仙芝手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如此的激動。
“各位愛卿,你們都是我大唐朝的社稷之臣,李亨的叛亂已經平,該如何處置他,朕還要聽聽你們的意見?”
王思禮、魚朝恩此時,不自覺的站到了李亨的身後,他們知道,若是李隆基真的要殺太子,那麼自己肯定要死戰到底。
李亨跪在地下,久久的並不站起,心中的沮喪和後悔,真的是難以形容。
他現在最後悔的是郭子儀居然並不真心的幫助自己,在這樣的緊要的關頭。
他將自己的女兒金枝郡主嫁給郭璦,為的就是要拉攏郭家,使之真正的為自己效力,可是想不到的,如此重遇。郭子儀居然並不領情,臨到關鍵時刻卻給自己裝肚子痛。
此時的他,猶如一隻鬥敗的公雞,真的是無所適從。
他當然不敢站起來,渾身發抖。
李隆基看了他的慫樣,心中湧起一種恨意,這是他頭一次,頭一次這麼恨自己的兒子。以前的他,一向雍容大度,對待臣下也算寬厚,即使他的幾個王爺哥哥,他都沒有殺死,而是嚴密監視之下,然後對他們以禮相待,讓他們享受榮華富貴。
可是這些日子之中,李亨一次一次的上書要求提前即位,卻使他大為的惱怒。這個一向庸碌無為的傢伙,居然敢真的反叛自己,而且不留一點餘地。
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親如父子,即使想要提前即位,也不應該傷害性命,但是這傢伙先前的話,已經深深的刺痛了李隆基。
安靜。
帳中再次的鴉雀無聲,沒有人願意說話,和先前李亨問這些人的時候十分的相似。
李隆基的臉上露出痛苦的神色:“是朕教子無方,既然你們都不說話,那傳我旨意,立即拖下去,斬首,秘密處決就行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他的眼中射出十分悲傷的光芒。
“父皇,兒臣有話稟告。”李亨渾身顫抖,但是野狗一般的撲了上去,抱住李隆基的雙腳,“父皇,孩兒是對不起你,可是你難道對得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