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林帶領大軍在陽平關以西的寶雞縣遇到了史朝義帶領的八百精兵,二話不說,直接掩殺,這是唐朝的命令.
史朝義為了神不知鬼不覺的追上安慶緒,這段時間之中居然晝夜隱蔽,好不容易趕上了安慶緒,正想找一處絕佳之地伏擊,卻遭遇到了班林的大軍。
史朝義雖勇,但是無奈手下兵力太少,只得且戰且走,退往徐州。
好在他這八百人都是騎兵,班林追之不及,也只得罷了。
安慶緒首先獻上了一張長長的禮單,李白親手交在了唐朝的手裡。
唐朝看了一眼,立即就變了臉色。
這張禮單上的東西計有:黃金十萬兩,珍珠五十串,瑪瑙七顆,和氏壁一。
清單之中詳細的列舉了這些東西的出處,如何使用等等,唐朝也沒有多看,吩咐道:“宣他進來!”
不長的時間,肥頭大耳的安慶緒來到殿中,撲通一聲跪下:“多謝陛下,若非是您相救,小的已經沒有命了。”
他自然極端的感謝唐朝。
亂世之中,錢財乃是身外之物,什麼都比不上性命。安慶緒自然深知這一點。
唐朝看著匍匐在自己腳邊的安慶緒,親自將他扶了起來:“殿下請起。”
安慶緒淚流滿面,哽咽道:“陛下,感謝的話,我就不多說了,總之,只要是您的差遣,我以後無有不遵。”
當下,唐朝詢問到安祿山軍中疫情之兇狠,心中大為吃驚,同時又深為慶幸。若是自己再走遲得一些時候,說不定就趕上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瘟疫。
沒有人能輕視瘟疫的巨大破壞力,唐朝深知,在自然界的大威力面前,人,有時候相當的渺小,即使是秦皇漢武那樣的人,到頭來,豈非也要化成一掊黃土?
唐朝要的就是安慶緒的這句話。透過這幾次接觸,唐朝已經大致的瞭解了安慶緒的性子,此人武功是不錯的,但是膽小怕死,而且會玩一些小聰明,久在朝廷的爭鬥之中,到底還是培養了一些政治覺悟。比如這一次,史思明擺明瞭是要陷害安慶緒,這小子也沒有愚蠢到家,就乖乖的將自己的頭給對手獻上去,索性投靠了自己。
這是一著活棋。不管怎麼樣,先保全自己的性命再說。
“太子殿下,朕既然答應幫你,就一定要真心的幫助,不能讓史思明陷害了你!”
唐朝再次的安慰這位淚水橫流的太子。
“陛下,我不能再回父王那裡去了,請收留我,以後我給您做牛做馬,都一定要報答陛下的恩情!”安慶緒忽然之間聽出唐朝有叫他回去的意思,嚇得撲通一聲再次跪下,淚水再次狂湧而出。
唐朝就微笑道:“師傅,安太子如此悲傷,只有您能治療,請現身!”
隨著唐朝的語聲,大殿之中緩緩走進一個鬚髮銀白的老人,一副仙風道骨,飄飄然有出塵之姿,正是藥王孫思邈。
安慶緒忽然不哭,看著面前的老人,作恍然大悟之狀:“來著莫非是藥王前輩?”
唐朝微笑:“正是。”
安慶緒突然之間明白了唐朝的意思,那是要他帶藥王前去治療瘟疫,替自己爭得在安軍之中的地位,當下納頭便拜,還沒有站起來,已經是喜形於色。
孫思邈扶起安慶緒,口稱:“王子殿下,你行此大禮,老朽何以克當?”
安慶緒道:“若能請到藥王前輩前去治病,是我大燕王朝齊天之福。”
此時的他,心中已經在盤算,只要請到了藥王前去,肯定是藥到病除。到時候自己的這件大功,足可以和當時攻佔洛陽的孫孝哲相提並論,而且只有更大,因為這可能挽救整個大燕軍隊的潰散。
誰都知道,如果瘟疫繼續潰散下去,不僅李隆基的部隊會接近崩潰,安祿山又何嘗不是如此。自己這次真的能成就功勞,可以肯定的是,將來繼承大燕帝王之位,可算是實至名歸,沒有誰敢有異議。
孫思邈搖頭,看著安慶緒,似乎早已經洞察他的內心,說道:“太子殿下,其實您不必謝我,老朽生而好醫,鑽研醫術,不知疲倦,不知不覺之間,活了一百多歲,心中唯一記得的字,就是一個‘仁’,天降如此災禍,我身為醫人,不能罔顧天下蒼生,所以行醫是我的責任,就是太子不請老朽,只要還有一口氣,老朽當然要去濟世救人。”
唐朝聽到這裡,心中忽然閃過一絲愧疚之意。
這段時間,他想盡辦法才將師傅接到長安宮中,除了了孝敬的心思之外,其實還是想要他不要關心世間疾苦,等過了這段時間,李隆基和安祿山的大軍嚴重減員,到時候他好一舉蕩平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