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孝哲出營之後,立即快馬加鞭,趕往河南新鄭,再次面見安祿山。
史思明心中冷笑的想:我還以為這小子愚蠢到抗命的地步,可他此次還是軟了下來,倒也不是個愚蠢的人。
哼,既然你願意接受領導,還怕不能炮製你嗎?
……
河南新鄭,安祿山行營。
孫孝哲眼淚滂沱:“陛下,史思明不帶騎兵,已經是厲害非凡,現在陛下要他帶領十萬騎兵,他平時就善於拉攏朝野之人,這樣下去,小子害怕他勢大難制。”
安祿酒醒之後,對於這個決定,也是微微的後悔。
史思明是他數十年的交情,他信是信得過的,不過他大燕現在只有三十萬騎兵,而且其中的十萬,都是這數月之中強行在民間徵收的,未來得及訓練,和他本來的二十萬精銳騎兵相比,大大的不如。史思明手中這十萬騎兵,可算是真正的精兵,和自己手下這十萬一樣,都是大燕真正的精兵。
無兵無將再無騎兵的史思明,自不足畏懼,但是現在不同。
以史思明在朝野的影響,若是一旦擁兵自立,卻是他難以控制的。
不過,聖旨已下,也不能立即的出爾反爾。
當下訓示道:“你的話,為師記住了。不過你不用擔心,現在先回到軍中,給所有偏將以上的軍官傳我的口諭,以後必須聽你的命令,即使史思明要調動軍隊,也必須經過你的首肯。”
“是,陛下。”孫孝哲大喜。
“還有。密切注意軍中的一切動向,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快馬報告。”
“是。”
……
史思明此時的身邊,只有他的兒子史朝義還有幾個心腹大將。
“唐朝此人,非常的厲害。武功極高那自不用說了,大家都清楚的。可是在本帥看來,他最厲害的還不是武功,而是他的手段高明。你們只需要看看他當初佔領長安就知道此人工於算計。我們大燕花了無數的錢糧和軍隊和李隆基的主力交戰,他卻撿現成便宜,帶領大軍輕裝簡從,偷襲了陽平關,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長安,將唐朝的國庫擄掠一空;就更不要用說他在劍門關策反狼正軒這些人,登上南詔帝位;更不用說他最近還出使突厥和回紇兩國,娶到兩國的公主,更是底氣十足,這些,都是他善於運用手腕的表現。
其三,此人多年帶兵,戰鬥的經驗豐富之極。孫孝哲今日尚不知道自己敗在哪裡,你們能找出他失敗之因嗎?”
史朝義趕緊接住:“父帥,我想孫孝哲失敗在輕敵大意上。”
“何以見得?”
“他受不了唐朝之激,奔襲二百里和以逸待勞的敵人交手,先已經不利;何況他手下的將領,根本沒有舍瓦和隆多這樣的悍將,他本身的武功,也遠遜於對方主將,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唔,你說的都有道理。不過還沒有說到最重要的。其實,這一戰從現在看來,其實就是唐朝精心設計的一個局,而孫孝哲自視甚高,自然就一步步的走進了別人的陷阱。”
“這怎麼是個局呢?”
“這還不簡單。此戰之前,唐朝一直在北國出使,根本無暇訓練手下士卒。而且騎兵本就是唐朝薄弱的一環。而他又故意收買了數萬匹劣馬,號稱自己有十萬騎兵,並且願意和孫孝哲在陽平關決戰。孫孝哲最大的失誤,就是被唐朝新增的這六萬騎兵所欺騙,不然的話,他即使敗,也不會敗得如此狼狽。”
“欺騙?”
所有的心腹都奇怪,他們可是明明看到唐朝手下騎兵眾多。
“是的。唐朝何等厲害的人。自然早已經將騎兵訓練成功。他所差的僅僅是戰馬。這新收買的六萬匹戰馬雖然是劣馬,但是騎兵早已經訓練成熟,縱然不能發揮騎兵的最佳戰力,可是七成是能夠發揮的。因此在絕對的力量上,孫孝哲此戰並沒有佔到優勢。再加上唐朝用以衝陣的四萬騎兵,是他當年在做嶺南節度使、安西都護和劍南節度使任上身經百戰的精兵,孫孝哲部雖然整體實力略強於唐朝,但是再加上先前義兒也能看到的那兩點,就促成了孫孝哲的這次大敗。所以,我駐紮在陽平關的軍隊,滅有我的允許,決不能輕易出兵,連挑釁也是不能。只因現在我軍計程車氣經過這一敗,已經是大大的低落,對方士氣正旺盛,一旦真的交手,勝負之數難說得很。”
這樣一說之後,眾將拜服,都收起了對唐朝的輕視之心。
如果是唐朝聽到這番話,肯定會對史思明更加防備。但是此時的他,已經沒有餘暇處理陽平關之事,因為他忽然接到狼正軒在劍門關敗於牛僧孺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