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潼關“失守”
“臣相,朕知道你的擔心,你是害怕哥舒瀚此人背叛於朕.到時候難免失去一座雄關,而且白白的便宜了安祿山是不是?”
“是啊。若真的如此,我部和安軍的實力差距就會更加巨大,到時候,安祿山一定會進攻我部,因為我們佔有的是中原最富庶之地。”
“是的。臣相,這是最壞的打算。可是此事一旦成功,則安祿山的一切軍事部署,都逃不過我們的監視,而且最重要的是,安祿山的胸口,隨時插著一把尖刀,我們只要他在最需要的時候刺出去,則大事可成,豈非勝於得到十萬雄兵?”
“話雖如此,但我總覺得風險很大。”
“臣相。我們現在爭奪天下,其實好比在下棋,有些時候,該冒險的時候,一定不能猶豫。不然的話,可能坐失良機。哥舒瀚既已經投效於我,我相信他會認清形勢的。另外,你即刻派鳳蕭再秘密的到潼關,告訴哥舒瀚,該是投降的時候了。”
“是。”李白領命而去。看著李白的背影消失在簾外,唐朝心中升起感慨:李大哥這一生多歷磨難,因此事事持重,卻不知道兵法的要義就是一個變,我既然敢相信他,還將一年的糧草軍餉都給了他,難道就沒有鉗制他的方法?
不過,這些事情,即使親如李白,都暫時不告訴他的好。
……
潼關,哥舒瀚帥營。
所有的將領齊集軍中,這是出征的訊號。
大家的臉上都有緊張和期待的神色,憋在關中的時間太久了,真的不是個滋味。
哥舒瀚的黑臉上滿是威嚴:“各位,高仙芝將軍按兵不動,李亨太子又不再發救兵,潼關城下的史思明大軍卻是越聚越多,已達二十萬,他這段時間又不要命的進攻,我們雙方的損失都是極大,我部本來有十萬大軍,但是現在只有八萬。成敗在此一戰,各位務必努力向前,即使被打敗,大家也不要慌,跟在我身後,史思明不是說了嗎,只要我們投降,他不會殺我們。太子對我們怎麼樣,大家都清楚,靈武明明有郭子儀這樣的良將,卻派個只會按兵不動的高仙芝來救我們。”
眾將士一聽,心中都是氣憤,有人心想,既然這樣,不如投降的好。
這就是唐朝要求鳳蕭傳遞的命令。
哥舒瀚在如此形勢下,實在也已經到了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了。他雖然是一員勇將,忠心唐朝,可是不斷的上奏李隆基,李隆基又指揮不動李亨不說,而且自己手下的兵馬也只有區區數萬,只得有好言敷衍他。
這樣一來,哥舒瀚就更加的相信唐朝的判斷,選擇投降史思明,的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可是按照唐朝的意思,若是直接投降,顯然容易引起史思明的猜疑,只得一戰。
……
史思明軍中,史朝義火速的稟報:“父帥,哥舒瀚就要出城了,他想偷襲我們。”接著就將探子的發現告訴了史思明。
史思明先還不信,但是很快的營外傳來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火急的出營一看,只見哥舒瀚的大軍已經漫山遍野而來。
媽米的,居然敢偷襲我?
史思明雖然是變起俄頃,不過此人的確是個帥才,立即喝令身邊的傳令官傳達自己的命令,一路向西逃竄。
哥舒瀚大喜,立即起了貪心,帶領手下無數驍將直撲後營來捉拿史思明。他心中想的是,投降昂胡人,性情難測,隨時有性命之憂,若是能擊敗史思明,則不管是李隆基還是唐朝,都會對他另眼相看。
於是,哥舒瀚接受李隆基的“皇令”,只留三萬軍馬守城,其餘五六萬兵馬則隨他追擊史思明部。
本來,雙方之間強弱懸殊,哥舒瀚根本不能得逞,可是長期以來哥部都龜縮在城中,史思明做夢都沒有想到他敢衝出來。
在這種出其不意的攻擊之下,史思明兵敗也是正常的。
哥部帶兵剛追出夾山,砰砰的號炮聲中,左邊蔡希德,右邊田承嗣帶領大軍衝出,逃走的史思明隨即收住大軍回身合圍,喊聲如雷。
哥舒瀚傻了眼,媽米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他心中本來還有的一點僥倖獲勝的心態頓時當然無存,知道敵不過,趕緊帶領大軍復回,想要回城,但是吶喊聲中,安祿山手下大將安守忠帶領大軍殺出。
就是這一隻軍隊,使得哥舒瀚陷入了四面受敵的困境之中。
其實,以哥舒瀚之勇,即使不能取勝,但是要再殺回潼關,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安守忠的到來,卻使他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