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1年冬臘月,新唐皇帝唐朝處理好宮中事務,帶領八千親兵親自前往突厥固原,與羅蘭閼氏會晤。
隨行的除了李白、隆多這些親貴大將之外,還有金枝公主。她思念故土,想再見一見自己的母親,這個大突厥最有權勢的女人。
一路之上,唐朝恢復了往日在嶺南帶兵時的作風,除了公主坐轎之外,其餘的將領,都是騎兵裝束,務必要做到隱蔽。
他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越是人少,越是機動;他當然可以帶領大軍去固原會盟,但如此一來,則勢必會遷延時日。
唐朝知道,此行雖然關係重大,但是他作為一國之主,還是不能耽擱太多的時間,不然的話,一旦安祿山搶先攻下潼關,則危險之極。
七日之後,唐朝一行到了固原西北的土木堡,正是大唐朝進入突厥的交通孔道,再有三日行程,已經可以到達固原。
此時的官道之上白雪堆積,馬車行走異常艱難,金枝公主體諒唐朝,恢復了昔日本色,親自騎馬,和一眾騎兵衝風冒雪而行。
“隆多,你帶幾個人追上去,把那人給我抓過來。”
唐朝忽然抽出玄鐵劍,向著路邊的一座茅屋一指。
這茅屋乃是用石頭堆砌而成,只在屋子頂上用茅草之類的蓋好,簡陋之極。
“是。”隆多應聲而出,帶了幾個親兵撲過去了。
李白倒是一怔:“皇上,您怎麼知道里面有人?”
“我不僅知道有人,還知道有兩個人,在這樣的嚴寒中居然窺伺於我等,顯然要查一查。”
說話之間,隆多已經出來,幾個親兵押解著兩個全身皮毛的男子來到馬前。
“皇上,就是這兩個人。”
“很好。馬上搜身。”
手下親兵立即搜查這兩個人的身體。很快的,搜出一封有火漆漆好的信,呈到唐朝的手中。
唐朝撕開信函,忍不住微笑:“臣相,朕猜的沒有錯。安祿山也來了。”
“什麼?”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包括李白。
“這怎麼可能?安祿山鹵莽之徒,明知道皇上和突厥的關係,為什麼還敢去會盟?”
“臣相看看,他倒不是去會盟,而是要對付我們。”
李白看了,臉色有些蒼白:“皇上英明,居然能發現這樣隱秘的陰謀,可是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
說完這話的時候,李白才是真正的震驚:如此一坐破落的茅屋,官道之上到處都是,他是怎麼發現這兩個奸細的?知道惟獨這座茅屋裡面有奸細?
唐朝看到李白的臉色,知道他心懷疑惑,開解道:“臣相,您恐怕在奇怪我為什麼知道這裡有奸細?”
“是。望皇上釋疑。”
“朕也不是很確定。不過朕隱隱感覺到,自己的境界,似乎有提升的跡象。一旦危險來臨的時候,有一種天然的警覺。就在剛才,朕感覺到這茅屋之中有對我們不利的東西,所以叫人進去看看,朕也不知道這裡面真的有人。”
李白聽完,大喜:“恭喜皇上。您的武功,似乎又進了一層,達到入神坐照的地步,對一切潛在的威脅,都能敏銳的察覺,距離至誠之道的先知先覺,又邁進了一步,真的是可喜可賀。”
“呵呵。朕也是知道一些武功的皮毛,您何必謬讚,倒是這裡還有一封信,要勞煩臣相親自過目。原來此時唐朝的手上,還有一封信,都是用奇怪的文字書寫,此時,兩個信使身上的信函已經全部的被搜查了出來。
唐朝知道李白見識廣闊,胸中包羅萬有。
李白果然認得,看罷大聲稟報:“皇上,真是天賜良機。這信中的意思,乃是和黑衣大食借兵的信函。安祿山此人,我們一定不能小看了,他知道。在現在的形勢之下,他不能離開洛陽,因此派他手下大將華明慶帶領一萬騎兵在此狙擊我等。事成之後前往黑衣大食,和之訂立盟約,借兵爭奪中原。”
唐朝自然大喜:“想不到,想不到安祿山竟然知道朕前往突厥之事,看來我們必須繞道而行。不然的話,華明慶的騎兵在土木堡之上,以十倍以上的兵力圍攻我等,大為兇險。”
“皇上說的是。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定當急行,此時我等不應在此事上耽擱時間。”
搖頭。唐朝很沉穩的一笑:“華明慶雖然厲害,不過此人雙腿廢了,武功只能算是一流,尚對我等夠不成威脅。而且,他此時尚未收到密信,不會出動大軍。他雖然是以逸待勞,但是朕手下精兵,都是跟隨多年征戰,勇猛之士。所以,此時的任務,就是要將之一舉擊潰。不然的話,以這支強悍的騎兵,安祿山大可以在西域攪亂局勢,一旦他擊敗吐蕃、契丹這些國家,則突厥之會有很大的兇險不說,而且會晤成功的可能性極低。你們覺得呢?”
“謹遵皇上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