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現在的形勢,已經很明顯。李亨不久在靈武即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您既不受他重用,說不定到時候還會派別的將領來替代你的帥位。當然,不用緊張,這只是最壞的打算。就算他不替換你,可您知道嗎,據我手下的內應的訊息,史思明領了安祿山的吩咐,這一次,務必攻下潼關,在一個月之內。若是攻打不下,就斬首。您想想看,史思明這次還敢顧惜自己的手下傷亡而不全力攻打潼關嗎?我想他不會。據說,七日之前史思明曾經帶人不要命的打上潼關城樓,要不是大將軍您防守高明,說不定潼關已經被攻破了。他要是死命進攻,再加上蔡希德從河北帶來的十萬軍隊一起進攻潼關,將軍您守住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個,陛下,我覺得機會是有的,不過也說不準。”
他心中雪亮。以前的時候,他還敢說潼關天險,百萬大軍來了都不在話下的話,但是自從上次和史思明親自面對面的交手之後,他早已經收起了狂傲之心。史思明的武功,顯然還在他之上,兵力更是數倍於他,士兵的精銳程度,也在他之上。一旦被史思明不要命的打破一個口子,潼關就真的失守了。有了上一次的教訓,相信史思明這樣的角色,是會想到法子攻城的。到了那個時候,不僅潼關守不住,就是自己的性命,也八成保不住。一個史思明就已經這樣厲害,再來一個武功和他差不多的蔡希德,而且唐朝的情報顯然還不完善,據他自己的探子回報,田承嗣也得到安祿山的命令,領兵十萬會合史、蔡合擊潼關。
看來,安祿山是對潼關志在必得。
也難怪。區區一座潼關,就牽制了安祿山的三十萬兵馬,使洛陽隨時感受到威脅。而且安祿山手下的這些兵將,打的勝仗太多了,卻窩在這裡三四個月之久,心中也是憋悶,極想打下潼關給自己長臉。
“對了。守住的機會是有的,但是被攻破的機會也是有的。依我看來,五五之數。這一次,安祿山沒有殺史思明,就是給他下了死命令。一個拼命的史思明就已經很可怕了,何況還有蔡希德。將軍的危險已經迫在眉睫,我作為新唐皇帝,本不該降低身份、親冒危險來到潼關,可是我素聞將軍乃是一個忠心之士,因此不遠千里,費盡心機而來,所為的,就是為了能夠和將軍結成知交。您放心,今天的事情,包括我手下的這些隨從,都是我最信得過的人,史思明縱然奸猾似鬼,他也必定想不到將軍投靠他是假的。到時候,你只需要寫一封信給他,說是您願意投降,他肯定會樂壞的。這幾個月下來,他難道還不知道將軍您是個大將之才嗎?”
“可……可一旦我投降,李隆基是不會放過我的。還有,我……我要怎樣才能相信你。”
“相信我的事情,將軍不必擔心,稍後自會見示。李隆基下旨讓你出戰,他明明知道你這裡的情況,卻還是讓你出戰,這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皇上說啦,淘河大捷。而且,高仙芝將軍迴帶兵支援我。”
“這就是關鍵。如今高仙芝的部隊是指望不上了,只剩下你孤軍作戰。你想想看,你該怎麼做呢?”
“我當然是緊閉潼關,何必出去受史思明的圍攻。”
“將軍。那麼你的死期就到了。”唐朝很鄭重的說道,臉色有點發青。
然而此時哥舒瀚的臉色,比他青了十倍:“這話什麼意思?”
“這還不簡單!你緊閉關門,即使守住了潼關,但是違抗聖旨,死罪!如果你出戰,以你現在的兵力,肯定是陷入包圍,也是送死!你想想,違抗聖旨是死,不違抗聖旨也是死。當然,我不是說李隆基害你,而是李亨和高仙芝在害你。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你拼死堅守。真的守住了潼關。李隆基赦免了你,但是李亨會怎麼看你?你以後畢竟是他的臣子,他怎麼看你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一定認為你這樣的人不可靠,因為連皇上的聖旨也敢違抗。當然,你我也都清楚的,李亨對你,只是一般的信任而已。既然前進是死,退後也是死,你何不給自己留一條路?”
“好!陛下,微臣受教了,從此願意追隨左右!”
普通一聲,真的就跪了下去。
真的可說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哥舒瀚到現在明白了,除了投降之外,沒有活路。
唐朝很殷勤的將他拉了起來:“大將軍,您不會看錯的。跟著我,有的是榮華富貴!平身!”
“謝皇上。”
“大將軍。我想您一定在奇怪,覺得投降就投降,為什麼不直接來到我的帳下呢,是?”
“是的,陛下,微臣確有疑惑。”
“那你聽好。因為我,唐朝,新唐的太祖,想要統一天下。而我統一道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李亨,而是安祿山,現在你知道我的意思了。”
“明白。陛下是要我去做內應。”
“好。謝謝大將軍。我知道您是個明白人,當今天下三分,在李家呆不下去,就只有選擇安祿山和我。而您顯然不相信這些胡人,因為他們性情難測,濫殺無辜,所以,投靠我,是最明智的選擇。現在我告訴你,我,新唐朝的皇帝,怎麼取信於大將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