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哈哈一笑:“兩位愛卿,你們不要爭啦,朕知道你們是為朕的一片苦心。兩位的話,都有道理,朕知道該怎麼做的。先看看再做定奪。”
就在這個時候,專信的伏兵吶喊起來,從武林山上衝下,稀稀拉拉的不足一萬人馬,喊得雖然兇,但是一旦接戰,卻是紛紛敗退。
卜固懷恩哈哈大笑:“這就是唐朝的伏兵!”
他身後的一眾將領一起大笑,卻見唐朝金盔金甲,騎火電馬,帶領手下親兵衝下山來。
“兒郎們,給我上,活捉唐朝,今天,我要立最大的功勞。”
狼正軒已經大敗而走,遺留下屍體數千具,唐朝面臨被圍剿的命運,他如何不高興,他心中早在痛罵李格桑這飯桶,請到自己這支天下無敵的精兵,卻白白的窩藏了幾個月,真的是丟人,他今日一定要殺了唐朝,成絕世之功。
當然,這是他還沒有和唐朝交手之前的想法。
他真的和唐朝交手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想法更對了,所有人都說這傢伙的武功高,卻也不過如此,三招下來,唐朝已經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騎著火電馬向斜刺裡衝出。
皇帝尚且敗退,其餘計程車兵更不必說,沒命價的逃了出去。
卜固懷恩大喜,槍尖一指,當先追擊。
此時,在劍門關外觀望的李隆基哈哈大笑起來:“我就知道唐朝這小子有伏兵,但他顯然想不到,卜固懷恩這支軍隊厲害無比,不僅勝了狼正軒,還可以對付他的伏兵,王思禮何在?”
“臣在。”
“朕命你帶領五萬前部之兵火速追擊唐朝和狼正軒!”
“得令!”王思禮興奮而去。
“陛下,您為什麼不把守關的五萬兵馬命人帶著一起追擊?”
“我不能!正如愛卿所言,劍門關已經是我最後的根本,在任何情況下,我都不能冒險。”
“微臣明白!”
就在王思禮帶領大軍跟隨卜固懷恩一起追擊唐朝的時候,章仇兼瓊率領的十萬大軍已經做好搶關的準備,但見李隆基龜縮不出,記著唐朝的吩咐,隨著王思禮之後殺出。
狼正軒帶兵復回,和唐朝一起,將卜固懷恩的三萬大軍圍困在一起。
這一戰,直殺得卜固懷恩心驚肉跳,憑藉個人的武功,獨自殺開條血路,逃往河北靈武,投靠了太子李亨。
此戰一敗,他已經沒有面目回劍門關見李隆基了。
以卜固懷恩的騎兵之犀利,本不會全軍覆沒,但要命的是,為了活捉唐朝,這些騎兵卻自去其長,捨棄馬而鑽入叢林密佈的武林山,結果被唐朝所部三面圍攻,死傷巨大,其餘的近萬人見形勢絕望,只得投降了唐朝。
這其中最聰明的要數王思禮,草草接戰之後,手下兵士根本不是唐朝精銳的對手,人數雖眾多,卻是不堪一擊,大敗而走。
他的心思和卜固懷恩一樣,自也無面見李隆基,帶領萬餘殘部逃往靈武。
唐朝收拾戰場,得到戰馬萬匹,兵器盔甲無數,大賞三軍,隨即班師回到長安,此時的他,知道李隆基已經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也不懼他,不欲在劍門關天險和他曠日持久的僵持,早日佈置和安祿山的大戰。
此時的他,想到了《三國演義》裡郭嘉隔岸觀火,坐等袁尚之頭的事情,反不欲加兵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