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南詔新帝唐朝詔曰:
著狼正軒統領南詔十萬精兵為前部,配合朕親領的大軍剿滅中原叛亂,俟朕蕩平中原,新唐政權鞏固之時,禪讓南詔帝位於狼正軒,從此之後新唐和南詔世代友好,南詔國主可以稱帝!
詔書一出,舉國歡喜,畢竟,所有南詔的子民都知道唐朝的大才,讓他僅僅在天南稱帝,顯然是大大的委屈了他。從此以後,不僅可以讓狼正軒這位土生土長的南詔人掌握天下,而且還可以得到唐朝新唐朝的強勢支援,到時候,南詔一國的繁榮,自是在情理之中。
狼正軒大喜謝恩,從此真心歸附唐朝。
其實,狼正軒此人,並非是天生的叛逆性格,和絕大多數的人一樣,都渴望建立功業,可是隨著年紀的老邁,看看一生的夢想成空,卻也忍不住孤注一擲,不擇手段。這和三十年前的唐太宗李世民很相象,看看自己的地位不保不說,而且還可能死在大哥李建成的手下,他即使沒有反叛之心,也只得反了,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立即威逼李淵遜位。其實,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再過個十年八載的,也沒有人能動搖李世民的太子之位,但是他就是迫不及待,李淵知道自己一旦說個不字,勢必死在秦王府中那些如狼似虎的府兵手裡,只得乖乖的退位,將帝位傳給李世民。
當然,狼正軒的武功可以和李世民比肩,但是在謀略上,卻是大大的不如,缺少了李世民那種縱橫捭闔的能力,因此在帶兵打仗上雖然是一員良將,卻不懂得進退,兩次叛亂都是功敗垂成。
唐朝在漳州一中讀書的時候,也時常的看些電視,像什麼《隋唐英雄傳》《三國演義》,知道在古代作戰,不少將士拼命的原因很簡單,不外乎就是得到功名利祿,美女如雲。如果皇帝吝嗇封賞,那就沒有人願意為你賣命,反正這南詔的皇帝位自己是看不上眼的,用以籠絡他為自己賣死力,卻是大大的有用。
劉邦就善於封賞,但是他封的最大的一個官就是封韓信為齊王,自己想要混一天下,何不氣魄再大一點,封他個小國皇帝,又有何妨?
……
“稟報陛下,吐蕃軍隊由卜固懷恩帶領,正在轅門外叫戰!”
唐朝正召集手下將領商議軍情之時,探馬回報。
笑了。一聽到這訊息的時候,唐朝笑了,笑得很燦爛。
“傳朕旨意,立即迎戰!”
“是!”傳令兵飛快的將命令傳遞出去。
狼正軒臉有憂色:“陛下,吐蕃騎兵向來勇武,而今又是求戰心切,我們何不暫避其鋒?”
唐朝搖手:“朕自有安排,朕命令你為前部先鋒,親自和他交戰,不過,只許敗,不許勝。”
“什麼?”
“你不用問為什麼,用兵之道,貴在出其不意。”
“是,遵命!”狼正軒以軍中之禮接受了命令,立即就要走出。
“等等。”唐朝的聲音自後傳來,“朕告誡你,你敗的時候,要敗得不露痕跡,不然的話,李隆基不會追來的。”
一聽了這話,狼正軒的心才真正的感覺到寒冷,嚴冬一般的寒冷。看唐朝陛下如此的胸有成竹,肯定在我敗的路上佈下了軍隊。
難道,他到劍門關之前,不是僅僅只帶了百餘名隨從,而是帶著大軍來的?
如果是那樣的話,自己永遠別想爭得這南詔的帝位,好厲害的唐朝!
也許,當時李格桑即使在重獲自由之後號召南詔之兵殺了唐朝,也不能辦到。只是那樣一來,唐朝想要利用我南詔十萬大軍的目的就不能實現了,這無疑對他的霸業有沉重的影響,所以他選擇了最正確的做法,而李格桑在形格勢禁之下,居然真的傳位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