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被圍,形勢吃緊,但是在作為洛陽屏障的潼關,這個時候也是危機四伏。
安祿山手下大將蔡希德率領大軍包圍了這裡,哥舒撼從回紇千里回援,暫時穩定住了東京城局勢,但是使他十分不惱火的是,皇上一直下的命令就是拒不出戰。
哥舒瀚本是一個勇將,如此憋屈的窩在潼關,依靠天險,頗覺得臉上無光,但是宰相楊國忠就是不顧他的情緒,一再的下令他不要輕易出擊,害怕了別人的埋伏之計。
就這樣,哥舒瀚眼睜睜的看著史思明帶領大軍將黃河沿線的州縣一一收復,糧草堆積如山,漸漸的將自己孤立起來,到了這個時候,潼關雖險,但已經變成一座危城,鼓勵待援。
但是,就在這樣的時候,他接到了李隆基從長安回的命令,調八萬人回西京長安救駕。
乖乖,潼關守軍本來只有十萬,後來加上朝廷的支援,也不過十二三萬,但是現在一下子要他抽調八萬人,則是極端狼狽之事,哪裡夠用。
自從被史思明追上,打了敗仗之後,他就知道,安祿山的勢力龐大,真的可與說是無法抵抗,要是手有十多萬大軍,他心裡倒還有底,但是現在一下被抽空,卻使他恐慌起來。
不過,皇帝的命令不可違,況且,他感於李隆基的知遇之恩,自是以死相報,從來沒有想過拒不服從命令的事情,因此,雖然自己十分的不願,但是還是服從了李隆基的命令,將八萬大軍交給郭子儀,讓他帶回長安救急。
這個時候,早有安祿山軍的奸細將這一訊息報告了蔡希烈。
這是一個厲害得很的人,蔡希烈作為後來五代時候一方藩鎮,自有其過人之處,這十餘日的圍困下來,已經漸漸將潼關形勢摸清楚了,知道潼關守軍大多是哥舒瀚從邊疆帶來,多不服水土,再加上原來軍隊和新軍之間磨合未臻完善,因此多有不適,也不進攻,只是刺探軍情。
以蔡希烈的精明,自是不想強攻潼關,畢竟,那樣的話,損失太大,而且還極可能絲毫無功,挫動自己銳氣。
但是,蔡希烈一聽到郭子儀從潼關帶走八萬大軍的訊息後,卻是欣喜若狂,認為機會來了。
當天晚上,他即命令手下大軍準備好雲梯等物,俟子夜過後,這才命令攻城。
他要趁哥軍在實力大削的情況下攻城,還有,這段時間,他也已經探聽出來,潼關雖然天險,但是從黃河渡口進入腹地,卻可以進攻潼關正面,那就容易攻破得多。
這天晚上,潼關守將哥舒瀚對部下副將劉寶說道:“朝廷剛從我這裡調集大兵,蔡希烈肯定會趁虛攻擊於我,可於潼關正面設重兵,將之擊潰,然後再設精兵於潼關險道,必可大敗之。”
當夜三鼓,蔡希烈果然帶大軍前來襲擊,欲以出其不意之法攻取潼關。
這天晚上,月黑風高,三更的更鼓一敲之後,蔡希烈的一隻精銳部隊已經悄悄的潛進了潼關西面夾谷之地,帶頭的軍官見進來得這樣順利,心大為高興,還以為計策成功。
但就在這個時候,火把通明,狹窄的山道之羽箭飛舞,無數的吶喊傳來,原來,是哥舒瀚的伏兵。
蔡家軍一見對方早有準備,心先自慌了,又被殺了一個措手不及,頓時潰敗。
就在同一時候,進攻潼關的軍隊也遇到了哥舒瀚大軍的進襲,被殺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還幸虧蔡希烈早有算計,這才只損失了先鋒兵力,所有大隊人馬均未受波及。但就是那是這樣,已經是安祿山進兵以來受到的最大的挫折。
遠在河北掠地的史思明聽到這個訊息,親自回到軍,主持攻城事宜。
到了這個時候,潼關已經可說是一座孤城,連徐州都已經被田承嗣佔領,洛陽北部一片空虛。
當時洛陽留守李忠國是一個無能之輩,手上雖有數萬大軍,但是不會籌劃,都指望著哥舒瀚能抵擋住安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