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可說是漂亮之極,李玉守軍並沒有多大抵抗隨即崩潰,大部分軍隊投降。
本來,即使不勝,但是逃走也還是小事一樁,可是在舍瓦的大軍就在城外設了埋伏,但有從陽平關逃走計程車兵,不管多寡,都全部被拘住,因此此次走漏的李玉軍士,那是少之又少。
守衛陽平關的軍隊,本來只有李玉手下的八千精兵,只是臨時從郡縣召集了四五千人,都是散兵,沒有什麼大用,但是唐朝新得了這支八千人的部隊,還是實力有所增強,總兵力約為九萬。
專氏五虎這次裝扮成砍柴人,將兵器藏在柴草之,帶數十健將,乘夜殺近城門口,砍開城門,放下吊橋,可謂立下大功,功勞薄上,自是記載五人大功,可奇怪的是,本該李白統領這幾人進退的,但卻直到現在都沒有見到李白的影子。
以李白的武功,縱在千軍萬馬之,也不易殺死他,但為何現在還無音訓,唐朝清點戰場,漸漸焦急,李白大哥怎麼還不回來?
就在這個時候,手下兵士來報:“李白已回。”
唐朝趕緊迎出帳去,就見李白渾身浴血,在他身後的三匹馬上,有三個將領被捆綁住手腳,顯然是李白的俘虜。
“大哥,辛苦了,且到寨暫歇?”
李白不答,只以目示唐朝。
這兄弟二人情誼何等深厚,自是一下子明白了意思。
唐朝當下搶前兩步,手掌一劃,憑空之出現一股暴風,那柔韌之極的馬鞭就斷了,將當先一員俘虜釋放,仔細一看,正是陽平關守將李玉。
李玉大驚,馬鞭是兼任之物,想不到就被唐朝這樣空手斷去,武功的確深不可測,達到了一種駭人視聽的境地。
這李玉渾身也是鮮血,顯然和李白激戰之後才被擒的,見唐朝放了他,並不怕死:“要殺要剮,隨便下手就是,你李爺爺可不怕你們這些叛軍!”
“放肆!這可是我家十萬大軍的統帥唐朝,看我手上劍鋒利否?”卻是隆多抽劍恫嚇。
唐朝趕緊搖手,脫下身上所穿西川百花錦袍,扶李玉於坐,說道:“李隆基荒淫無道,安祿山叛之,四境危急,我南詔攻佔長安,在情理之,況自古土地,唯有得折居之,要說蠻夷之人不能奄有天下,卻是大大的錯了,據說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高麗女子所生,還不是縱橫天下數十年。”
這一番話,卻是高明之極,頓時將李玉說動,心想:與其被殺在這裡,倒不如留下有用之身,以圖遠計。
當下跪下道:“敗軍之將,竟蒙將軍如此錯愛,願執鞭隨蹬,從此不離左右。”
唐朝扶起,好言撫慰,隨即將他身後兩員驍將獨孤燦和林胡的綁縛也釋去,好言撫慰。,
這兩人向來唯李玉馬是瞻,見主帥尚且投向,當下也願降。
唐朝大喜,叫書記官記李白大功一件。
要知道,這三人滑溜得緊,一旦見到唐朝帶兵搶進城市來,就棄城而走,想不到被李白等個正著,將這三人浴血擒拿。這三人之,以李玉的武功最高,早已經到達暗勁,手下兩員驍將都只是明勁巔峰的角色。
李白當時在酒鋪之按照預訂的計劃搶城門,但遠遠見到專氏五虎已經搶城成功,知道吊橋口的守兵擋不住唐朝大軍,於是直撲軍帳來捉拿李玉,要立下大功。
這一來果然看到李玉在百餘隨從的簇擁之下開城逃,也不客氣,隨手奪取了一匹黃驃馬就去追趕李玉。李玉本是驚弓之鳥,還道是唐朝大軍事先鎖定了他,所以拼命逃竄,也姑不得手下將校,只帶了兩員驍將捨命而走。
這一來,倒是給了李白了機會,奮力殺散百餘親兵的阻擋,向三人追擊。
李白座下馬只是隨手取得,李玉又逃跑在先,本來追趕不上,但是想不到的是,李玉方逃到陽平關外一兩裡地,鼓聲震天,一彪人馬截住去路,卻是舍瓦帶兵堵住了他西去長安之路。
李玉一見,心連叫苦也,陽平關天險前後就只有一條路,所以只得回身來戰李白,想要從斜露爬山逃走。
但李白豈會給他從容逃走的機會,施展絕頂輕功阻下了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