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這四鎮節度使,就只剩下五鎮節度使的兵力可以調動:
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突厥),治所涼州(甘肅武威),阻斷吐蕃和突厥,統兵7.萬,戰馬.94萬。前任王倕、皇甫惟明、王忠嗣、安思順。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治所鄯州(青海樂都),防禦吐蕃,統兵7.5萬,戰馬.6萬。前任皇甫惟明、王忠嗣。
北庭節度使(封常清),治所庭州(新疆吉木薩爾),防禦突施騎等部落,統兵萬,戰馬5ooo。前任來曜、王安見、程千里。
安西節度使(封常清),治所龜茲(新疆庫車),鎮撫西域諸國,統兵.4萬,戰馬7oo。前任夫蒙靈、高仙芝、王正見。
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突厥),靈武(寧夏吳忠),統兵6.47萬,戰馬.4萬。與安祿山同宗但忠於唐朝。前任王忠嗣、張齊丘。
嶺南五府經略使(裴敦復),治所廣州,鎮撫南方,統兵.54萬。
就在今日早朝,李隆基已經向這五鎮節度手]打使布了撤兵勤王的命令,要求北庭節度使、安西節度使封常清以主力部隊馳兵回援,和河西節度使兼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在黃河以北地區會合,和安祿山的前鋒部隊交戰,一旦失利,讓哥舒翰退守潼關,而封常清則是紮營在潼關之外,互成犄角之勢,等待援兵。只留下安思順的大軍駐守在長安和洛陽之間,與備策應。
至於嶺南節度使,因此山高路遠,回援艱難,只叫裴敦復緊守嶺南,將手下大軍駐紮於馳道,一旦朝廷支援不住,全軍趕赴京師。
其實,李隆基這一決策是時分正確的,畢竟,安祿山蓄謀已久,手下兵力戰力極強,又有史思明和田承嗣這樣的絕頂人物,要擋住他的前鋒,的確是一件艱難的使命,但可以在關鍵時刻退守潼關,暫避其鋒,徐徐圖之。
當然,專信也報告了李隆基向劍南調拔糧草的情況,同時知道整個朝廷震怒,務必要剿滅安祿山,朝野戒嚴,同時命令宰相楊國忠和神策軍統領馬正章整頓兩京防務,做好戰鬥的準備。
這些,本在唐朝的算,見李隆基處變不驚,排程得當,也不禁佩服,這老小子居然並不命令哥舒翰等人冒險進攻,的確是明智之舉,但就是不知道這三位節度使的戰鬥力如何,想想令人心虛。
別人不知道安軍的戰鬥力,但是唐朝是知道的,異常的恐怖,舉天下所有豪傑,莫能於之爭。
照理說,高仙芝和牛仙客這些人,本是大將之才,完全可以在這國運倏關的時候委以重任,但李隆基礎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冷漠應變,現實出了一個強者的風範,不過同時也留下很大到隱患,就是朝廷內部意見分歧,恨楊國忠的官員極多,很多人甚至建議殺了楊國忠,以滿足安祿山的要求,但是李隆基置若罔聞。
但,這些,都不用去管了,還是先回到軍,和手下眾將領商議之後再做區處,當下將馬鞭啪的一聲輕揮,座下駿馬就潑辣辣的跑了起來,向著長亭外的一隊人馬迎了上去。
當先一人紅袍金帶,身高腿長,面目英俊,在百餘隨從的簇擁下顯得鶴立雞群,不可一世者,正是當今宰相——楊國忠。
他知道唐朝刻日要回劍南,特意給他餞行,順便面授機宜。畢竟,他名義上還兼領劍南節度使。唐朝回到長安的時候,曾吩咐專信到楊國忠府通報此事。
“呵呵,楊大哥,勞駕您親自給我餞行,小弟慚愧得緊啊?”唐朝還在百步之外就飛身下了馬,撲上去,和楊國忠抱在一起,狀甚歡愉。
楊國忠也抱住他,哈哈大笑:“多日不見賢弟,你武功又長進,那是將做哥哥的拉下十萬八千里了。”言罷歡笑。
躺好謙遜兩句,觀察這大奸臣,見他眼泡紅腫,氣色虛浮,是根骨不足之像,心冷笑,你整日山珍海味,卻還這般憔悴,而且武功高強,想來不知道壞了多少女人的貞操,幹過多少殘忍惡毒之事。
唐朝這幾年雖然在外面爭戰,但也多聽得這位宰相大哥的毒辣手段,常常殺人滿門的兇狠,當然也聽說了他和虢國、秦國夫人這些女人的風流韻事。
“哈哈,大哥,謝謝您信任我駐兵劍南,還給了我雙倍的糧草,小弟唯有以死相報,來,時間緊迫,小弟敬大哥一杯,祝大哥運籌帷幄,迅擒拿住反賊安祿山!”
楊國忠大笑遜謝,拉唐朝在座,將手機密件一封親手交給唐朝,殷勤勸酒,縱談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