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現在所在的地方是雲門,距離安西都護府只有數十里的路程,甚至淒厲的喊殺聲都能聽到。當然只有舍瓦這樣武功已達化境的高手才能隱約的聽到,但唐朝忽然一揮手,全部隊伍隨即停下。
唐朝知道,現在是佈置戰術的時候了,畢竟,等到一交鋒時才佈置,已經晚了,那可是大大的貽誤戰機。
唐朝帶領舍瓦和隆多等人,騎在大宛國的高腿良馬上,跑到隊伍的前面去了,這個時候,專氏四虎已經約束手下停止前進。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銳氣,要知道,一隻軍隊的第一戰很重要,可不能折了,這是歷代的人,只要讀過《左傳》的人都知道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唐朝語文也是不錯,記得當時語文老師還要大家將這篇課文全文背誦。
穿越這麼久,他雖然不能完整的背出來,但是這些重要的句子卻還是不會忘記的。
唐朝忽然跳下馬,對身後的隆多道:“隆多將軍,我以主帥的身份命令你為前部先鋒!”同時拍了拍手中的馬:“這匹馬,是皇上臨走的時候送給我的,產自大宛國,是良馬中的良馬,每當交戰的時候它就會格外的興奮,是戰場上的上品戰馬,你拿去!”
“謝大帥!”隆多大喜,接過韁繩,一躍上馬,這馬沒有一絲的驚詫,顯然是冷靜非常的馬,很可能曾經上過戰場。
唐朝時候,天下最出名的馬,自然要數李世民收藏在凌煙閣的幾匹他曾騎過的寶馬了,但說句實話,像什麼赤雲、追電、落風這些名馬,雖然都是萬中選一的龍馬,但畢竟數量太過稀少,只能給李世民這樣的皇帝騎騎,以顯示尊貴,卻是不能大量的用在戰場上了。
真正的好馬,最出名的自是產自大宛國的良馬,這是和山上的野馬(也稱天馬,雄健無比)交配之後產出的崽子,長大了通體紅色,出的汗也是紅的,這就是金庸裡面寫的汗血寶馬。
但是產量也不多,戰陣上經常用的戰馬幾乎都是身高腿長的山東豢馬溪出來的大馬,燕趙北國多是用這種馬武裝起來的,不像川馬和藏馬身軀矮小,不適合衝鋒作戰。黃風寨的這些馬賊響馬大多是靠搶劫過往客商的良馬為座下馬,當然也不惜重金從山東、河北等地收購,畢竟,這些馬賊之所以如此猖狂,敢打安西都護府,就是因為他們的座下有好馬,一旦交戰不利,也可以千里遁走,這當然是各國都拿馬賊沒有辦法的原因。
試想想,來去如風,行走似電,一個個身上都是長兵器,長刀大槍,殺人搶劫之後就走,等大隊伍人馬到來的時候,這些人已經到了幾十裡開外,根本是拿他沒辦法。
當然,不可否認,西域國家眾多,黃風山又處在幾個國家的邊緣地帶,誰也不想費力不討好,花偌大的精力去收拾這些響馬,並且他們都知道,一旦自己收拾這些響馬的時候,別的國家又會動自己的心思,並且這裡是響馬的天堂,殺了一批,又會產生一批,不過是空費精力,幾百年來都沒有人能消除這種現象,也就習以為常了——
隆重前段時間因為傷心父親之死,硬是要和唐朝鬧矛盾,畢竟,這小子認為是唐朝害了他父親鐵信部的性命,好在殺死鐵信部的那個將官也在嶺南混戰中死了,隆多查了個實在,也就沒有話說,遂真心投降了唐朝,做了他的家將。孟笑知道隆多武功高強,不時的派人來拉攏他回嶺南,但他感於唐朝不殺之恩,婉言謝絕了。
尤其是上次在庭院之中比武過後,隆多更是對唐朝佩服得五體投地。幾個月前,他和唐朝還可以一戰,唐朝當時也是靠著藤甲勝了他,所以他心中不服,一定要和唐朝再次比過,結果唐朝當時個他一比,他竟然沒有堅持多久,在第十五個回合的時候,將厚背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唐朝的刀法,已經大進,而且更加恐怖的是,唐朝的武功,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境地,,竟然能撥開他的綠沉槍,直接停在他的脖子上。
這就說明,短短几個月時間,唐朝的武功,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的確,唐朝現在的武功,從初通暗勁到練到暗勁的頂峰,度化的境地,最重要的有自身血管經脈粗大的因素,換了是其他的人,至少得三年五載才能夠有這樣的成就,並且威力還大大不如唐朝。
可以想象,唐朝的經脈比一般的練武的人粗大了一倍有餘,其中能存貯的真氣自然比一般的人多了一倍,經脈筋骨粗壯之後,能爆出去的能量,也比一般的練武者多了一倍。也就是說,他只是隨便的一拳一刀,就可以當別人使用暗勁出的力量。
這是一種恐怖的存在,不斷的施暗勁,卻不傷身體,天下間又有誰能擋得住!
戰勝隆多這樣天賦常,但是不會內功的人,那是在情理之中。其實,當時唐朝也沒也怎樣在招數上勝他,就是出招快捷,出招沉重,十五招下來,隆多已感支援不住,自然敗在唐朝的手上。
並且,以李隆基的厲害,也敗在唐朝的手裡,中了化境高手的一拳,膀子並沒有粉碎,反而能夠很快的復原,這樣驚人的修復能力,也是拜唐朝經脈粗大之所賜,不然的話,以唐朝的武功底子,別說練成高強武功,就是像一般武士也是困難——
唐朝隨即坐上隆多的戰馬,吩咐專氏四虎帶兵緊緊跟隨,重申軍令:“退後者斬,不服從軍令者斬,眾將務必努力向前,多立軍功!”
眾軍凜然聽令,唐朝現在內力已有相當根基,隨口說話都是聲震四野,自有大帥的威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