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也附和著嘆息一聲:“不錯!但朕見他去意甚堅,於是就同意了,畢竟,他的年齡實在也是不小了,朕也確實沒有強要留他的理由,所以朕只得答應了他辭官,不過,這大唐的官職,是朕封的,他向我推薦可以,但是卻沒有左右我的權力,我仔細想了想,昨天晚上我之所以立即頒佈詔書,那是看在韋侍中苦苦求我的份上上,他說‘臣為皇上效力三十年,自信還有微功,在臨走的一件事情就是舉薦唐朝繼任侍中,請皇上看臣薄面,答應了?’,我卻他的情面不過,因此答應了他,你知道我和他的關係不一般?”
“是,皇上,韋堅是您的股肱之臣,當年奪門之變的時候,他毅然脫離了韋皇后,幫助皇上登基大位,有擁立之大功,皇上是要給他些面子的!”
“呵呵,這些你知道就好,而且,他說這是他最後一件求朕的事,於情於理,我都不能拒絕他,畢竟,你現在就是黃門侍郎,是他的副手,按照道理,也應該是你接任他的這個位置,所以朕立即叫高力士擬訂了詔書,並且連夜頒給你了,不過,朕了詔書之後,頗覺得有點問題。”
“問題?”唐朝的心中咯噔一下,媽媽的,你不會變卦?
“唐愛卿不必緊張,是這樣的,你年紀幼小,若是驟然之間為相,我恐怕群臣不服,雖然,你也為朕立下大功,在山東求雨,平息嶺南叛亂,但是,這些功勞,都還不能使你的地位穩固,畢竟,在朝廷內外,比有你這樣大功的人不少,張九齡是一位,牛仙客是一位,高仙芝也是一位,當然還有不少,和你立下的功不相上下,我就不舉例了,而且,你即將娶我女兒新靈公主為妻,這一點,朕已經無法改變,這丫頭也喜歡你,你們是兩情相悅,我也不來拆散你們,不過,這樣一來,外人自會說朕任用親故,對朕和朝廷的影響頗大,你覺得,朕該怎樣處理你才好呢?”
媽的,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拋給我,哼,聽他的意思,顯然是想變卦了,只得很鬱悶的說道:“謝皇上將公主下嫁臣,我以為,我當不當宰相沒什麼關係,只要能保持皇上和朝廷的好名聲,臣已經感恩,不管皇上怎樣對我,臣都是忠心一片!”
他能說什麼,他只能這樣說,不然的話,李隆基就要置他的大敬罪。
李隆基哈哈大笑:“很好,唐愛卿,你是我未來的女婿,也是朕的股肱,說句實話,你在嶺南的時候,我還估計你會很快兵敗,想不到你竟然勝了,而且是以少勝多,我很希望,你能像我朝開國時候的李靖一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為朕立下蓋世之功,到時候,你再當這個宰相,那就是名正言順了!”
媽的,**!以前在山東求雨之後他就是這樣說的,想不到現在老調重彈,又是這樣的廢話,但明知這樣,卻還是得裝出笑臉:“謝謝皇上的期望,唐朝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爭取為皇上立功。”
“很好,你放心,你宰相這個職位,永遠都是的,在你心裡,也在朕心力,從現在開始,侍中這個官職有職無人,專等你來做,不過要你立下真正的大功,和當年的張九齡一樣,你有這個信心嗎?”
“有!”唐朝提高可聲音回答。
“這就好,朕現在就封你為安西都護,接替高仙芝鎮守突厥和絲綢之路,務必要不墮了高大帥的威名!”
“臣接旨!”唐朝只好跪了下去,心中鬱悶無比,剛剛回到朝廷,想不到又被皇上支走了,他真的就這麼討厭我?心中嘆息一聲,罷了,外人都說李隆基胸襟寬宏,想不到竟是個齷齪小人!
的確,唐朝的功勞,在滿朝臣子之中,的確是夠突出的,即使比不上張九齡這樣的名臣,但和牛仙客相比,的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本以為皇上上次將牛仙客從嶺南節度使調回朝廷,是貶斥他,想不到這人現在已經是朔方節度使,不降反升,想想,嶺南偏遠之地,哪裡能和朔方這樣物產豐富,人才鼎盛的地方相比?
可封建時代,皇上的好惡決定了你是不是當官,當多大的官,在什麼地方當官,所以唐朝現在只得鬱悶的接受現實。
見唐朝的臉色有些不善,李隆基也覺得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很大,安慰道:“唐朝,你去嶺南之前,朕就答應過你,只要你平息了嶺南叛亂,我就將女兒嫁給你,而且重用你,現在,你不要以為朕這是不喜歡你,想將你調到邊疆,而是想磨練你,只有經得起磨練,你才能配得上當我大唐的宰相!”
“是,臣謝謝皇上的栽培,一定在安西幹出一番事業來!”
“這才是朕的好女婿呢,你想想,安西多大的地方,突厥橫行,回紇也不時的騷擾,更有無數的外國人往來絲綢之路,事情多得很,要是生戰爭,比嶺南可艱難了十倍,你要好自為之!”
“是,皇上,不過,臣有一點不明白,高大帥在邊關鎮守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換我去代替他呢,而且,臣還想知道,要是臣做了安西都護,那高大帥又做什麼呢?”
“哈哈,朕早知道你有此一問,告訴你,高仙芝將軍立下大功,早有人在背後說朕故意排擠他,其實是假的,朕這次要他回朝,就是要他代理侍中事,等兩三年後,你在西域幹出成績,你們就來個調換,知道朕的意思了嗎?”
媽媽的,原來是這樣,只得領悟似的點頭:“臣明白了!”
請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