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唐朝命令全軍飽餐戰飯,列隊於護城河邊,前面準備了三千支強弓硬弩,害怕敵人趁機在這個時候搶城,將孟笑的母親裝在一輛大車之中,等待和敵人交換。
辰時初刻,番兵布成陣勢,緩緩來到唐軍陣前,神情凝重。
唐朝全身披掛,持一柄厚背刀,立馬在門旗下,看番兵陣形,甚為奇怪,番兵之中定有能人,看這旌旗所佈的蜿蜒曲折之勢,卻是兵書上說的一字長蛇陣。
他這段時間以來,苦讀兵書,勤攻戰策,漸漸的領會到了圓融的意境,知道在戰場上,臨敵的指揮是至關重要的。想想昨日之戰,要是自己稍有猶豫,唐軍難免慘敗的命運。
鼓聲三通之後,孟笑當先出馬,身後跟著一人,幅巾單衣,正是班林,騎在一匹無鞍馬上,身上盔甲已為番兵剝去,神情很狼狽,顯然受不不少的苦。
按照約定,一聲梆子響亮,馬車和班林分別向對陣馳去,實行交接。
舍瓦高聲喝道:“開啟簾子!”
於是,簾子開啟,孟笑的眼淚下來了,因為他看到了自己的母親的確是在車中,心中激動所致。
就聽唐朝高喝一聲:“雙方互換!”
馬車向對方駛去,班林見已得自由,用力在馬屁股上一戳,那馬吃痛,出一聲悲涼的嘶叫,衝向唐朝陣中。
“不好!”舍瓦憤怒的叫了一聲,手上出一塊金鏢,將一支箭擊落。
這箭十分的有力,以舍瓦如此武功,居然也只是改變了這箭執行的軌跡,噗的一聲**土裡,餘勁不衰,直沒到箭鏃的位置。
也虧得舍瓦早有準備,不然的話,班林定然躲不過這一箭,就算不死也必帶傷。
箭之人正是鐵信部的幼子隆多,想不到他武功厲害,箭法也是不俗。
唐朝勃然大怒,大喝一聲,搶在三軍之前衝了出去!
馬是寶馬,人是金鞍,一口刀,一溜煙的要去搶孟笑之母。
隆多手上張弓,連珠箭,唐朝揮刀橫砍,將四箭一一砍為兩段,但追趕孟母卻也不能,大喝一聲,山搖地動,索性往隆多殺去!
原來,隆多對孟笑甚為不滿,說他已經是敗軍之將,但父親似乎很聽他的話,事事都聽他的話,現在有了這次交換的機會,他就想出其不意的殺了班林,好使孟笑失信於人,同時想以此激怒唐朝,使之墮入自己的彀中。
隆多見唐朝大怒殺來,心想他是對方主將,現在已經是心氣虛浮,正是勝他的好時機。當下將畫弓掛在腰間,在馬上的吊鉤上取出綠沉槍,和唐朝厚背刀一格。
交手一合,雙方虎口劇震,出哐啷的聲音。
隆多似乎膽怯,騎馬敗走,但奇怪的是,他逃走的方向並不是向著自己的後隊,似乎是害怕衝動了後隊,反是繞陣而走,盤護城河西去。
唐朝大喝一聲:“舍瓦將軍,穩住陣腳,待我親手殺了這無信番狗。”
當下也不待舍瓦回答,一騎馬,一口刀,潑辣辣的追了上去,要將此子獵殺在護城河邊。
隆多見唐朝趕去,暗裡搭上弓,覷得唐朝親切,一箭射來。
其實,當隆多單手取弓的時候,唐朝眼尖,已經看見,卻是故作不知,加鞭催馬而上,待箭如飛而至,他早有準備,一伸手,將箭接在自己手中,感覺力量強勁,得是個用箭的高手!
唐朝隨即將刀橫架在鞍韉上,取身後鐵弓,連珠三箭射出。
這三箭甚為奇怪,幾乎是同時到達隆多身邊,聲音響亮的反而最後到達,兩隻箭上出的呼嘯的聲音將第三隻箭的聲音剛好抵消!
這是力學和聲學的道理,唐朝自穿越而來,自然知道聲音的度其實遠遠比不上光的度,隆多這樣背向自己,正是自己實施詭計的大好時機!
其實,唐朝豈不知道他有詭計,所以追敵之前先叫舍瓦穩住陣腳。
唐朝自練成武功之後,很少有這樣親自對陣的時機,雖然,他知道諸葛亮說的沒錯,主將應該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但是想到自己高強的武功,總想學西楚霸王項羽,親身對敵。
他現在其實還是個少年人,還是有少年人的血性,見這隆多如此年少,但武功已經是如此高強,再加他背信棄義,激胸中一股強悍之氣,勢必和他見過高下!
隆多橫過綠沉槍,將聲音響亮的兩箭先後撥開,但一種奇異的嘯聲就在他自以為擋開了敵箭的時候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