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這一次殺人之後,唐朝對自己的武功信心大增。(pm)本來,以唐朝現在的武功,本來是拼著挨對方一招也要殺了這黑衣人的。
經過專信後來的介紹,唐朝知道,這黑衣小子竟然很可能是李林甫的人,而且,自己當時昏迷不醒的時候,這小子曾經明目張膽的擊殺自己,還彈了劇毒在自己身上,險些就死在他的手下,所以一見之下大起敵愾之心,心想自己身上有藤甲,就算捱了一劍也沒什麼大不了,所以氣勢很盛。
待到這小子的劍刺在唐朝身上如中敗革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中計,但這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他哪裡能擋得住李白的成名劍術“金針十八刺”,在第七刺上已經是支援不住。
這個時候,專信和唐朝並不敢輕忽,憑藉著對花粉的靈覺,繼續向孫思邈跟了上去。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種奇異的感覺促使唐朝加快了腳步:“不好,師傅好象有危險!”
兩人當下加快了腳步,向終南山絕頂的坐忘峰前進。
果然,不長的時間,孫思邈那飄逸的身形就出現在兩人的視野裡,但這個時候,唐朝已經顧不得暴露目標,和專信全前進。
需要說明的是,經過當時李格桑的指點,唐朝的輕功已經得到要領,只是苦於沒有內力,就算懂得技巧,但也只能比平常的人快一倍,卻無法和武林高手相抗了,現在一得內力,那就是鷹飛蒼天,魚入大海,輕功大進,和專信勤練幾十年的人也是相差無幾。
就在這個時候,前面孫思邈的身形停了下來,只見一個身形壯碩的中年人環抱雙臂,擋在狹小道路的中央。
以孫思邈的輕功,要從這個身材並不高大的人身上縱躍而過,並不是為難之事,但一則失禮,再則要是對方是敵人,這個時候向自己出手,如何抵擋?
所以孫思邈的身形陡然間停了下來:“閣下是誰?”
這中年人就輕蔑的一笑:“你就是藥王孫思邈?”
這人不回答別人的話,卻反問別人,並且像這樣大大咧咧的擋住了路,神態之中顯露出張狂。
孫思邈不答,以他近九十年的閱歷,立即知道對方是存心刁難的,而且多半是鐵慕容的親信徒弟,若不顯點真功夫,那是讓鐵慕容小覷了。心想:“我孫思今日即使功力大打折扣,但除了鐵慕容本人,恐怕還沒有人能羞辱於我!”
就在他不經意運起暗勁的時候,全身衣服無風自蕩,眼中神光暴射。
這樣一來,這中年人倒是吃了一驚,斜退一步,略一運勁,身上骨節爆出如爆豆般的聲音,十分的粗野狂悍。
就在兩人要交手的一剎那間,一個聲音忽然喝道:“住手!”
這聲音以內力出,有雷霆之威,轟轟在空山中久久迴盪。
場中兩人立即住手,向聲音處只見一個少年人步履輕盈,正飛的前來。
這少年人正是唐朝,他身後兩三步外一人也是如風而行,自是專信了。
剛才聲者當然是唐朝了。這一聲大喝出,連他身邊的專信也是吃了一驚,想不到唐朝小小年紀,竟能出這樣想象的獅子吼。
要知道,獅子吼是一種上乘的內功攝人之法,非有深厚內力者不能施展。這雖然是一種聲音,對敵人不能造成實質上的傷害,但在和武功相差無幾的人對決的時候,卻是起震懾之效,往往就在對方一楞的當兒,用殺招取了敵人的性命,厲害無比。
一般能用獅子吼的人,只能起到擾敵的作用,但真正的絕頂高手,能將內力凝聚,可以震破人的耳膜,破壞人的神經系統,當場將人震死。
唐朝這幾日中正在鑽研將聲音凝成線的技術,尤其喜歡這種助長自己氣勢的獅子吼,久練之後,雖然並不純熟,但已經小有心得。當此情勢之下,唐朝知道,師傅一旦和人動上了手,就算將這個人料理了,但師傅的武功可立即就洩了底。
以鐵慕容的聲名,自無虛士,對上了師傅,那是必死的下場,他當然也知道了師傅的苦心,孤身赴約,為的就是保全自己這條小命,但既知道了師傅愛自己之心,哪裡敢讓他受到絲毫傷害,於是冒險用了獅子吼,阻止兩人交手。
孫思邈一見唐朝,連連跌足:“孩子們,你們幹什麼來了,誰叫你們來的?”一臉的慘白,他當然知道,多這兩個小子來,不過是多添上兩條性命。
“師傅,你對弟子愛護有加,弟子難道就不能給師傅做點什麼,放心,這樣的小子,讓徒弟來對付就行了。”
這中年人本來驚於唐朝的獅子吼,對他自是重視,但聽他口出大言,哼了一聲,踏前一步,雙腳不丁不八,凝重如山。
其實,這聲獅子吼剛才有這樣的氣勢,那是唐朝常揮,急於師傅的危險,自然揮出潛力,但要是現在再要他吼一聲,他未必再能做到。
專信本想擋這一陣,但唐朝搶先說道:“專大哥,小弟身上穿著藤甲,還是我上比較好!”
專信躊躇了一下,點頭。自從唐朝殺了那蒙面漢子,專信已經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唐朝的武功,已經和自己不相上下,現在一聽到他穿了藤甲的話,立即知道他現在的戰力肯定在自己之上,於是同意了。
“哈哈哈哈”忽然之間,幾聲悠長的笑聲傳來,那中年漢子身後的幾個徒弟模樣的人臉色大變,有兩個竟然站都站不穩,幸虧那中年漢子扶住了兩人一把,這兩人才免於倒下出醜的窘迫。
這聲音看似平和,但就在平和之中忽然來一個顛簸,好象扳住了一個人的肩膀,輕輕的下壓,忽然一勁,相當的要命。
專信和唐朝等內功不錯,但那中年人身後的三個弟子卻是立即抵受不了。
原來,這中年人不是別人,正是鐵慕容座下的大弟子公孫無依,從小跟著鐵慕容學藝,其實和鐵慕容之間,僅僅是十來歲的差距,是屬於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聽得師傅和孫思邈這場十年前的約會,早就想報答師門大恩,心想,孫思邈以百歲的高齡和鐵慕容一戰,自然是敗多勝少,但即使鐵慕容戰勝了,也不見得有多光彩,因為武林中人都會說鐵慕容以壯欺老,要是他鐵慕容和孫思邈的位置換一下,勝敗之數就很顯然。
所以公孫無依才要以弟子的身份擊敗孫思邈,為師門找回臉面。他自然知道,要是師傅一個大意輸在孫思邈手裡,自己這一派可永遠別想在中原叫響字號。
世事無情,大家都知道,像長安鐵門這樣的門派,雖然現在如日中天,但掌門人一敗,那就什麼也不是,江湖永遠看重的都是現在,不管你以前有多大的聲名,一旦一敗,就是過眼雲煙。